立法宗旨
本法第一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廉政建設,制定本法。
立法目的
明確制定本法的目的。
規定立法宗旨是立法的基本要求,每部法律都有其特定的立法目的。政府采購因其采購主體和采購資金來源都具有特殊性,采購主體的行為對采購資金的使用狀況以及政府采購現象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影響,因此,必須從法律上予以規范。
政府采購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規范政府機構采購行為、發揮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作用的一項制度。從國際上看,凡是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政府采購的歷史就比較悠久,法律和制度就比較完善。雖然在政府采購立法宗旨的表述上不盡相同,但基本精神和內容是一致的。主要有:加強對政府采購行為的規范化管理,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度,努力節約采購支出,提高效率;鼓勵供應商參與采購活動,促進充分競爭;保證給予供應商公平和平等的待遇,政府采購要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做到誠實守信,提高公眾對采購活動的信任度。
當前,政府采購法的出臺和實施將有效推動政府采購制度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國一樣,歷來就存在政府采購行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采購是通過計劃進行管理。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但由于沒有及時進行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政府采購行為缺乏相應的約束,采購活動基本處于分散、自由狀態,政策目標單一,采購資金使用效益不高,采購活動中行為不規范甚至行賄索賄等腐敗現象經常發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國家加強財政支出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為此,從1996年起,一些地區開始按照國際上通行做法開展政府采購試點工作,財政部也陸續頒布了《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以推動和規范政府采購試點工作。實踐表明,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在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節約財政資金、規范政府采購行為、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效果比較顯著。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入開展,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層次較低、約束力不強,再加上制度本身也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政府采購工作遇到了許多難以有效克服和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采購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所面臨的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盡快建立起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政府采購制度。因此,迫切需要加強我國政府采購的立法工作。
我國要通過政府采購的立法,將政府采購納入法制化管理,維護政府采購市場的競爭秩序,并依法實現政府采購的各項目標,最終建立起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政府采購制度。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一條規定是整個法律的綱,法律的所有條款都是圍繞著這個綱制定的。本法第一條從五個方面提出了立法目的。
1.規范政府采購行為。
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是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依法行政機制的需要。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平競爭,通過公平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依法行政。在政府采購制度運行中,政府行為具有雙重性。政府從事管理時,是代表國家履行管理職責,而在采購交易時,作為采購的一方,又是市場的參與者。如果缺乏法律規范和剛性約束,則這種雙重性在實際采購中常常被混淆,所以出現了一些部門憑借手中的權利,凌駕于市場規則之上,從而損害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政府采購制度。正因如此,政府的采購行為對市場和宏觀經濟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與單純的商業行為是有本質區別的。政府采購法的建立,可以明晰管理職能與采購職能,一方面要使政府采購受市場規則和法律的約束,實現交易行為平等;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政府通過采購政策調控經濟,維護市場秩序,真正形成管理職能與采購職能相分離的管理機制。
規范政府采購行為也是提高依法理財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采購資金都是財政性資金,采購過程實際上是財政支出的使用過程,從硬化預算約束,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要求出發,必然要求采購行為規范。采購行為規范化管理,體現了依法理財的要求,有利于依法理財水平的提高。
本法將規范政府采購行為作為立法的首要目標,目的是要求適用本法調整范圍的政府采購主體在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時,必須按照本法制定的規則,即政府采購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采購方式、采購程序等開展采購活動。要通過這些規則,將政府采購納入法制化軌道,實行政府采購的法制化和規范化管理,改變原來政府采購行為無法可依、自由、分散、隨意采購的局面,有效解決或抑制現行采購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弊端,維護政府形象。
2.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采購資金主要是指財政性資金,通俗地講就是預算資金。長期以來我國受傳統經濟體制制約,在財政管理中存在重預算安排、輕支出管理,重貨幣分配、輕實物購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財政管理的均衡發展。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制定法律規范,就是使財政管理不僅重預算,也要重視支出分配及其使用,將財政監督管理延伸到使用環節,從貨幣形態延伸到實物形態,增強財政履行分配職能的力度和水平,保證政府采購資金按預算目標使用,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國際經驗表明,實行政府采購后,采購資金的節約率一般都在10%以上,其中工程項目的節支幅度最高,有的項目達到了50%。2001年全國政府采購預算資金為731億元,實際采購資金為653億元,資金節約率為11%左右,基本上與國際經驗吻合。如果按照國際上政府采購一般占GDP10%的口徑計算,2001年我國政府采購規模應該達到9000多億元。因此可見,我國政府采購的潛力非常大,建立健全政府采購法制,可以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積極效應,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政府采購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不同于一般商業采購活動,也不同于企業和個人采購,是政府行為,要體現國家利益和政策要求;同時,一個國家和政府可以通過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政府采購有著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和義務,其行為要符合人民大眾的意愿,應當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作出貢獻。因此,要通過制定本法,將政府采購的政策性作用法律化,為政府發揮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作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
4.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按照本法規定,政府采購的當事人包括各級政府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團體組織、供應商以及采購代理機構(集中采購機構、招標代理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政府采購活動在進入采購交易時,政府和供應商都是市場參與者,其行為屬于商業性行為,并且各當事人之間是平等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采購人都是政府采購單位,處于強勢,容易出現政府采購人將政府行為和行政權限帶到交易活動中,個別采購人甚至受利益的驅動,出現欺詐、錢權交易、不按合同履約等行為,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造成損失,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而其他當事人因有求于采購機構,處于被動地位。制定本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規定政府采購必須遵循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建立政府采購各當事人之間平等互利的關系和按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規則。從保護弱者角度考慮,還特別賦予供應商對采購機構和采購活動投訴的權利,加強監督和制約,在保護采購機構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保護供應商和中介機構的合法權益。
5.促進廉政建設。
由于政府采購項目多,規模大,其采購合同成為各供應商的競爭目標,所以,在具體采購活動中,經常出現采購人將政府行為與商業行為混淆的現象。如果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就極容易出現索賄、行賄、錢權交易等貪污腐敗問題。從1999年開始,中央紀委就把推行政府采購制度作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之一加以執行,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是黨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采購納入法制范圍內后,強化了對采購行為的約束力,增強了有效地抑制政府采購中各種腐敗現象滋生的可行性,進而有助于上述措施和決定的落實,凈化交易環境,使政府采購成為名副其實的“陽光下的交易”,從源頭上抑制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廉政建設。同時,為懲處腐敗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手段。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立法宗旨看似比較原則,但其內涵非常豐富,每一條立法宗旨的重要性與本法中其他任何條款都同等重要。它簡明扼要地闡述了本法立法的原因和目的,指出了建立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方向,其他各條款都是圍繞實現這些目的而制定。在實踐中,各個方面的行為必須做到有利于立法宗旨的實現,本法中有規定的要按照規定執行,本法中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夠明確的,在采取具體措施時不得違背立法宗旨的規定。
適用范圍
本法第二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政府采購適用本法。本法所稱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準依照本法規定的權限制定。本法所稱采購,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償取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包括購買、租賃、委托、雇用等。本法所稱貨物,是指各種形態和種類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設備、產品等。本法所稱工程,是指建設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新建、改建、擴建、裝修、拆除、修繕等。本法所稱服務,是指除貨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購對象。
立法目的
規定本法的適用范圍。
明確法律的調整范圍,是本法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它直接涉及本法的適用范圍和管理力度。
在立法期間,政府采購范圍始終是重點研究和討論的問題之一。各有關方面從不同角度對政府采購范圍提出了各種建議和意見,有的提出,工程不應當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還有的提出,應當以資金性質作為標準,只要是使用財政性資金,不管采購主體是誰,都要進行政府采購??偟膩砜?,這些意見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適用范圍要寬;另一種是適用范圍要小。持寬范圍的意見是,不僅包括貨物和服務采購,還要包括工程采購。認為本法的適用范圍寬,規范面越廣,發揮政府采購政策性作用的力度就越大,在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談判時也更加有利。如果適用范圍小,大量應當受到約束的采購行為就得不到規范,國內企業也得不到應有保護。本法適用范圍定寬一些,可以全面封閉國內政府采購市場,增加談判籌碼,爭取主動。同時可以延長利用采購手段保護國內企業的時間。這是國際上通行的談判策略。持小范圍的意見是,在我國目前市場條件不成熟、管理環境還未完全改善的條件下,范圍不宜過寬,應當先小后大,逐步實施,隨著改革的深入,逐步放寬采購范圍;適用范圍小容易實施。
國際法及有關國家和地區對采購范圍的規定。從國際通行規定看,對政府采購一直沒有一個通用的定義,通常是用法律形式確定依法規范的范圍。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采購示范法》中規定,采購是以任何方式獲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而采購實體一是本國從事采購的任何政府部門、機構、機關或其他單位或其他任何下屬機構;二是本國認為有必要,也可以增加企業等其他類別的實體。WTO《政府采購協議》規定的適用范圍是通過列出清單的方式確定的,其采購不僅指購買,還包括租賃、委托、雇用等。歐盟《政府采購指令》規定的適用實體范圍是指各成員的政府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臺灣省《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的范圍為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辦理的采購。上述這些法律對政府采購范圍的建議或規定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在確定政府采購的范圍時都未涉及資金問題,也就是說,只要屬于政府采購事權范圍內的采購,不論資金和來源,一律實行政府采購。二是政府采購的范圍由三個要素構成:采購實體范圍、采購行為范圍及采購對象范圍。采購實體范圍主要指公共部門,這是確定政府采購范圍的前提條件。采購實體既有政府機構又有公用事業單位;采購行為既包括購買,還有租賃等方式;采購對象既有貨物和服務,也包括工程。國外法律不涉及資金來源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范圍,政府采購機構主要是公共部門,而公共部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不需要另行規定。二是有時公共部門雖然不直接使用財政性資金而獲得采購對象,但其途徑是行使政府特權,如特許權、資產轉讓權、政府擔保等,目的是履行政府職能,權利也是政府的間接支出,其形成的采購活動自然要受到法律約束。
本法在確定適用范圍時,充分借鑒了國際法有關規定,并結合我國實際作了研究。如果完全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將凡是用政府財政支出中的政府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項目,具體地講,就是用財政性資金安排或者含部分財政性資金的所有采購項目,無論采購機構是政府單位還是國有企業或者民營企業,都要納入本法適用范圍,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會導致政府采購范圍定得過寬。尤其是將企業等市場主體的采購行為納入政府采購,在現階段不利于企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再有,政府采購制度在西方國家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國是一項新制度,適用范圍應當根據我國目前的條件,按照循序漸進、逐步規范的原則確定。本法適用范圍排除了企業采購,但今后的發展方向應當是與國際慣例相銜接。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條從地域、采購人、采購資金、采購形式、采購項目以及采購對象等方面,確定了本法的適用范圍。凡是同時符合這些要素的采購項目,都屬于政府采購項目,必須依照本法開展采購活動。
1.地域范圍。
根據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的政府采購活動,統一按照本法規定進行。
除此之外,本條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在全國境內政府采購政策和市場是統一的。在本法起草期間,社會上有一種意見認為,政府采購資金來源于各級政府的預算資金,主張分級立法,但這種意見最終被建立全國統一政府采購市場和政策的意見所取代。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采購市場應當是全國統一的,分級立法容易造成市場分割,不利于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障礙了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二是政府采購政策必須統一。政府采購是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各級政府都必須圍繞調控對象通力合作,實現調控目標。如果分級立法,不僅難以形成合力,而且造成政策不統一、政出多門,降低政府采購制度效力。三是我國政府采購市場遲早要開放,而且開放是以全國為基礎的,不可能以地區為單位開放。所以,一旦開放,其影響是全國性的,因此,必須統一規則,并適用于各級政府的政府采購當事人。但統一立法并不是搞一刀切,既要有統一性,還要有靈活性。根據本法規定,政府采購的目標、范圍、政策、方式、程序等都是統一的,但有關的具體實施方法如限額標準的制定、集中采購目錄的確定等,由不同級次的政府因地制宜地作出規定。當然,地方政府在作出這些規定時,不能與本法的有關規定相違背。
2.例外規定
鑒于政府采購客觀上存在一些特殊情況,本法在確定適用范圍時,在其他條款中作了必要的例外規定。一是軍事采購。按照有關規定,軍隊也屬于國家機關,但本法考慮到我國軍事采購的特殊性,在附則中規定,“軍事采購法規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另行制定”,表明軍事采購要根據本法有關原則性規定另行制定管理和實施辦法。二是采購人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貸款方、資金提供方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對采購的具體條件另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其規定。三是對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不適用本法。四是我國的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政府采購不適用本法。由于我國的香港和澳門地區實行的是“一國兩制”,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八條、《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八條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入“基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特別行政區實施。
3.采購人范圍。
本法規定的采購人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不包括國有企業。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軍事機關等。事業單位是指政府為實現特定目的而批準設立的事業法人。團體組織是指各黨派及政府批準的社會團體。本法規定的采購人不包括國有企業,主要是考慮到企業是生產經營性單位,其購買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屬于生產行為(為制造某產品而購買,不是消費性的),其資金來源多元化,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當按照市場規律自主經營,所以,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上都不宜將企業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同時,我國政府采購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將企業公益性采購和投資性采購全面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本法確定的采購人,都是采購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性資金的預算單位。
4.采購資金范圍
明確采購人,并非說明只要是采購人,其采購活動都要執行本法,是否適用本法還要看采購項目的資金來源。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按照本法規定開展采購活動的采購項目,其項目資金應當為財政性資金。
根據現行財政管理制度,財政性資金包括財政預算資金和預算外資金。財政預算資金是指年初預算安排的資金和預算執行中財政追加的資金。預算外資金是指政府批準的各類收費或基金等。本法所稱的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含義是“全部或部分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的”,即采購人的采購項目只要含財政性資金,都要執行本法規定。采購人全部用非財政性資金開展的采購活動,不受本法約束。非財政性資金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的自有收入,包括經營收入、捐助收入、不用財政性資金償還的借款等。
5.采購項目范圍。
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用財政性資金組織采購活動,是否適用本法,還要視具體項目而定。只有納入了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者限額標準以上的項目,才要求按照本法規定執行。
由于政府購買的項目品種很多,性質各異,數額大到工程項目,小到鉛筆,既有采購公務用車,又有因公臨時和隨時購買支出,在當前情況下,本法不可能將所有購買性支出項目列入政府采購法適用范圍,要通過設定科學標準予以界定。本法規定了兩個標準;一是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二是排除在集中采購目錄之外,但在規定的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采購項目。前者實行集中采購,后者實行分散采購。集中采購目錄的確定方法在本法第七條中作了規定,其中,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其集中采購目錄由國務院確定并公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預算項目,其集中采購目錄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本法第八條規定了限額標準的確定方法,即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國務院確定并頒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
按照本條規定,采購人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采購項目,可以不執行本法規定。
6.采購形式范圍。
本法所稱采購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償取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包括購買、租賃、委托、雇用等。此規定有三個要點:一是采購活動必須是能夠以簽訂的合同形式來體現。二是采購活動必須是有償的,確切地講就是實現等價交換原則的所有方式,不包括贈送、采購人之間無償調劑等行為。三是采購的方式不僅是購買,還包括租賃、委托、雇用等。
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接受贈送、采購人之間無償調劑等無償獲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不受本法規范。
7.采購對象范圍
采購對象是指采購人無論是采購貨物還是工程或者是服務,都要執行本法規定。也就是說,符合本法規定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都是該法的采購對象范圍。
本條所稱貨物,是指各種形態和各種類型的物品,包括有形和無形物品(如專利),固體、液體或氣體物體,動產和不動產。
本法所稱工程,是指建設工程,專指由財政性資金安排的建設工程,不包括網絡工程、信息工程等與土建無關的工程項目。工程的范圍很廣,涉及采購人因自身工作以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需要而采購的各類建設工程,包括適合人類居住的工程項目,即建筑物,以及非人類居住需要而建造的公共工程項目,即構筑物。工程的采購行為不僅僅指新建,還包括改建、擴建、裝修、撤出、修繕以及環境改造等。
本法所稱服務,是指貨物和工程之外的采購項目。其范圍的規定采用了排除法的方式,主要考慮到服務的內容繁多,很難用簡要的法律語句表述,這是國際通行做法。按本法規定,采購人采購的服務包括專業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課題研究、運輸、維修、培訓、勞力等。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適用范圍的規定,在理論上、認識上至今尚未達成共識。由于我國還處于市場經濟建設完善階段,政府職能事權劃分尚不清晰,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界定不清,適用范圍也就難以明確界定。因此,在執行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依法開展政府采購活動,各有關方面在執行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本法規定的適用范圍與國際慣例的區別。
⑴ 資金來源是界定政府采購項目的主要標準之一。國際慣例中資金來源不作為標準。之所以要把資金作為標準之一,主要考慮是,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發育程度高,政府職能和事權清晰,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界定嚴格,財政資金供給范圍與政府職能和事權對應緊密。因此,只對采購主體作出規定,也就對資金作了規定,不需要再強調資金來源。我國情況則不一樣。
⑵ 采購項目的金額是界定政府采購項目的標準之一。國際慣例在確定政府采購適用范圍時不涉及金額大小,而是確定采購人,無論采購項目大小都要按政府采購法的規定開展采購活動,同時對小額采購項目的采購方式及要求作出規定。本法中提出了金額要求,主要是考慮到這次立法的總體思路是抓大放小,逐步規范。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入開展,逐步進行全面規范。
⑶ 在國際慣例中,限額標準的功能不是確定法律適用范圍的標準,通常是用來區分招標與不招標的標準。本法規定符合我國現行管理水平和體制,便于理解和操作。
⑷ 合同方式作為界定政府采購項目的標準之一。在國際慣例中,合同不作為采購方式,而是視為采購方式執行的結果,并且,也不規定“有償問題”。國際慣例中的采購方式更為豐富,包括BOT等。
⑸ 對復合型采購項目沒有作出規定。在國際慣例中,對復合型采購項目,即一個采購項目中同時含貨物、工程和服務兩個或者三個對象時,通常是以所占資金比重最大的對象,確定其對象屬性。本法對此沒有作出規定,但在實施中可以通過具體辦法加以明確。
2.要依法界定政府采購項目。
按照本法規定,政府采購項目應當按照第二條規定予以界定。但在實踐中,政府采購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由采購人直接組織采購活動,有的是由采購人委托其他機構承辦等。無論是哪種形式,其項目都應當按照本法規定進行判別。如政府采購工程,原來都是由有關部門自行采購,自規定工程項目實行項目法人制后,大多數政府工程項目改由法人承辦。例如,國家大劇院,屬于文化部的工程,工程預算列在文化部的部門預算中,根據現行有關規定,工程建設都要實行法人制,于是文化部不能直接開展建設活動,而是委托給企業承建,承建企業要向文化部負責。這類形式的政府工程建設項目,雖然具體承建單位發生了變化,但工程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性資金,工程的所有權沒有變,采購主體仍然是建設項目的立項單位。因此,政府采購工程項目不能因為實行法人制改變實施主體從而改變政府采購的性質。還有些項目如課題研究等,采購主體是政府機構,但由企業承辦,也應當受本法規范。
3.各級人民政府及財政部門的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要對有關問題作具體研究和處理。
一是列入政府序列的行政機構,但采購資金全部為自籌資金時,原則上也應按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具體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二是本法對財政性資金的具體內容沒有作出具體規定,雖然主要是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但還有一些其他資金也屬于財政性資金。因此,除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外,還有哪些資金屬于財政性資金,可由省級以上財政部門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財政管理體制作出具體規定。
4.發揮政府采購的示范作用,擴大政府采購范圍。
各級財政部門要依法推動政府采購工作,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各級采購人要依法開展采購活動,充分體現政府采購的優越性。要通過實際效果,增強推行政府采購的吸引力,帶動其他采購機構尤其是國有企業自覺按照本法精神開展采購活動,為盡快修改本法、全面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創造條件。
政府采購的原則
本法第三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立法宗旨的具體體現方式。
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遵循的原則,是立法宗旨的具體體現方式。
在法律中明確政府采購的原則是國際慣例。在國際上,政府采購的原則表述方式很多,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核心原則,即公平競爭,它是建立政府采購制度的基石。二是通用原則,主要是透明度原則、公平交易原則、物有所值原則、公正原則等。三是涉外原則,即開放政府采購市場后應當遵循的原則,主要是國民待遇和非歧視性原則。其中,國民待遇原則是指締約國之間相互保證給以對方的自然人(公民)、法人(企業)在本國境內享有與本國自然人、法人同等的待遇。通俗地講,就是外國供應商與本國供應商享受同等待遇,即把外國的商品當作本國商品對待,把外國企業當作本國企業對待。非歧視性原則,也就是無歧視待遇原則。
政府采購的涉外性原則,只有在本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后才應當遵循。目前我國尚未簽署WTO《政府采購協議》,也未與其他任何國際組織或國家簽署有關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的多邊或雙邊協議、協定或條約。因此,本法是在我國政府采購市場尚未對外開放的形勢下制定的,其立法思路是以封閉政府采購市場為前提確定我國政府采購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因此,沒有規定涉外原則。這樣規定符合WTO規則,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條規定了政府采購應當遵循的四項基本原則,是本法的重要內容,其精神貫穿全法。在這些原則中,公平競爭是核心,公開透明是體現,公正和誠實信用是保障。
1.公開透明原則。
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政府采購被譽為"陽光下的交易",即源于此。政府采購的資金來源于納稅人繳納的各種稅金,只有堅持公開透明,才能為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為公眾對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創造條件。公開透明要求政府采購的信息和行為不僅要全面公開,而且要完全透明。僅公開信息但仍搞暗箱操作屬于違法行為。依本法精神,公開透明要求做到政府采購的法規和規章制度要公開,招標信息及中標或成交結果要公開,開標活動要公開,投訴處理結果或司法裁減決定等都要公開,使政府采購活動在完全透明的狀態下運作,全面、廣泛地接受監督。
2.公平競爭原則。
公平原則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法則,是政府采購的基本規則。公平競爭要求在競爭的前提下公平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首先,要將競爭機制引入采購活動中,實行優勝劣汰,讓采購人通過優中選優的方式,獲得價廉物美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其次,競爭必須公平,不能設置妨礙充分競爭的不正當條件。公平競爭是指政府采購的競爭是有序競爭,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供應商,不能有歧視某些潛在的符合條件的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現象,而且采購信息要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平地披露。本法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將推進我國政府采購市場向競爭更為充分、運行更為規范、交易更為公平的方向發展,不僅使采購人獲得價格低廉、質量有保證的貨物、工程和服務,同時還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3.公正原則。
公正原則是為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處于平等地位而確立的。公正原則要求政府采購要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對所有供應商一視同仁,不得有歧視條件和行為,任何單位或個人無權干預采購活動的正常開展。尤其是在評標活動中,要嚴格按照統一的評標標準評定中標或成交供應商,不得存在任何主觀傾向。為了實現公正,本法提出了評標委員會以及有關的小組人員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要求,要有各方面代表,而且人數必須為單數,相關人員要回避,同時規定了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及方式。這些規定都有利于實現公正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向成熟時期過渡階段,尤其要大力推崇這一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政府采購當事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本著誠實、守信的態度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講究信譽,兌現承諾,不得散布虛假信息,不得有欺詐、串通、隱瞞等行為,不得偽造、變造、隱匿、銷毀需要依法保存的文件,不得規避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利益。本法對此以及違法后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作了相應規定。堅持誠實信用原則,能夠增強公眾對采購過程的信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的政府采購原則,除涉外性原則外,基本上涵蓋了國際上通行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本法立法宗旨的要求,在執行中應當嚴格遵循。
總結我國政府采購試點情況的經驗與教訓,在本法執行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不得擅自使用涉外性原則。
如前所述,政府采購的涉外性原則,是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后應當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WTO的規則以及國際慣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是對等的,不是單邊開放。由于社會各界對政府采購的國際規則了解不夠,造成了我國政府采購市場的單邊開放,采購人采購外國產品的現象非常普遍,外國產品和外國供應商大量進入了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而我國的產品和供應商卻無法也無權進入外國政府采購市場。這種現象擠占了我國產品和供應商應有的市場,嚴重損害了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
按照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的公平競爭是指國內產品和國內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公正是指采購人與國內供應商之間的交易要做到公正,都不涉及外國產品和外國供應商。本法實施后,采購人要嚴格按照本法規定,采購國內貨物、工程和服務。否則,擅自采購外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要受到嚴肅處理。
2.要消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促進充分競爭。
目前,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現象較為普遍,分割了政府采購市場,阻礙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這種格局難以實現公平競爭,也妨礙了充分競爭,阻礙了全國政府采購大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限制了政府采購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因此,要從全局和大局出發,破除壁壘,為政府采購營造充分競爭的社會環境。
3.要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
政府采購信息必須按照本法規定,在財政部指定的媒體上全面、及時地公布。要將公開招標作為主要采購方式,采購過程和各項采購決定都要做到公開透明,從根本上消除暗箱操作行為。
4.要抑制個人偏好,避免因干預正常采購活動而影響政府采購原則貫徹落實。
政府采購工程招標投標適用招標投標法
本法第四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
立法目的
按照本法規定,工程屬于政府采購范圍,但已經頒布實施的招標投標法又對工程實行招標投標作了具體規定,所以,政府采購工程將受到招標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的雙重約束。為了避免在招標投標上發生矛盾和不銜接,有必要在本法中對此作出專門規定。
在本法起草期間,本條原本是要解決政府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采取招標采購方式時,如何與招標投標法銜接的問題??紤]到招標投標法主要是適用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沒有將貨物和服務納入強制招投標范圍。而且,政府采購工程只有在采取招標投標方式時,才涉及招標投標法。因此,本條的立法目的是專門解決政府采購工程招標投標與招標投標法的關系。
在本法起草和審議期間,關于政府采購工程應當受本法還是受招標投標法規范的問題,始終是討論的焦點之一。一種意見認為,工程已由招標投標法規范,不應當再納入本法調整范圍,否則會導致對工程的重復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混亂。一種意見認為,招標投標法不能對政府采購工程實行全過程的規范,將工程納入本法適用范圍,有助于加強工程采購管理。按照我國的立法慣例,關于政府采購工程,本法有規定的應當執行本法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應當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定。本法規定采納了后一種意見。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四條的主要含義是,只有達到國務院規定的招標限額以上的工程項目在采取招標投標方式時,才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定,同時,本法對工程采購有規定的,還要執行本法規定。對于招標限額以下的工程項目,本身不適用招標投標法,應當按照本法有關規定開展采購活動。具體含義如下:
1.政府采購工程首先要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定。
為了規范招標投標行為,我國于1999年8月頒布了招標投標法。招標投標法的適用范圍原則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招標投標行為,強制適用范圍是建設工程。由于建設工程既有政府采購工程又有民間工程,其中的政府采購工程采取招標投標方式的,也要執行招標投標法的規定。
2.政府采購工程還應當執行本法規定。
政府采購工程達到國務院招標限額的,只有在采用招標方式時,按招標投標法規定執行,除此之外,本法有規定的,應當執行本法規定。
招標投標是一種采購方法,是工程實現規范管理的具體形式之一,政府采購工程在執行招標投標法的同時,還應當執行本法有關規定,如編制政府采購預算、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等。另外,不適用招標投標法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應當按照本法規定執行。
按照政府采購制度的要求,對政府采購工程的規范,還要考慮到下列情況:一是工程采購項目全部采用招標方式有困難,客觀上存在不必要招標、來不及招標、不能招標等情況,但同樣應有相應的采購方式予以規范。二是招標投標流程只是采購流程中的一個環節。招標投標流程始于招標文件的制作,止于中標供應商的確定。采購流程始于采購預算的編制,止于采購資金的支付,比招標投標流程長得多。招標投標法只能規范部分采購流程,不能規范其余環節,而其余環節也應當加以規范。三是招標投標法屬于程序法,只能對招標和投標程序作出規范。要全面規范政府采購工程的采購行為,不僅要明確采購方式和程序,還要從實體上予以規范,包括工程項目采購預算編制要求、采購過程中應當接受的監督管理、采購活動中應當堅持的政策取向、采購合同的訂立、采購資金的撥付等。本法延伸了工程采購流程,強化了工程采購項目的監督管理,為實體法。因此,工程采購在執行招標投標規定的同時,還要按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3.貨物和服務采購采取招標投標方式的,是否執行招標投標法不是強制性的。
這是本法第四條規定的派生含義,但本法第三章包含了這一含義。
結合第三章的有關規定,表明招標投標是政府采購的方式,并且只有應當招標的工程適用招標投標法,并未規定貨物和服務采購在采用招標投標方式時也要適用招標投標法。這些規定說明,貨物和服務采用招標采購方式的,可以執行招標投標法的規定,但不是強制性的。主要考慮是,招標投標法主要是針對工程采購要求制定的,其許多規定不適合貨物和服務項目。貨物和服務采購的招投標辦法,留待立法解釋或國務院制定辦法,或者在財政部有關規章中明確。針對工程、貨物和服務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招標投標方法,也有國際慣例可循,如歐盟的《政府采購指令》就是分門別類確定招投標方式的。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自我國政府采購開始試點工作以來,政府采購工程在推行政府采購時,由于與招標投標法以及現行管理體制缺乏必要銜接,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很多,工作難以開展。本法實施后,如果有關方面處理不當,本法的有關規定也難以得到貫徹實施。為了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在執行中應注意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當招標的工程項目適用招標投標法并不意味著不執行本法有關規定。
政府采購工程實行招標投標的,要按照招標投標法規定執行,同時,還要執行本法有關規定。具體講,政府采購工程實行招標投標的,在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定的同時,要按照本法規定,嚴格預算管理,加強信息管理,如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有關信息,落實政府有關經濟和社會政策目標,采購國內貨物、工程和服務,加強采購合同管理,如采購合同按期提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支付采購資金,接受有關方面的監督管理等。此外,供應商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受理并及時處理。
2.實行招標投標不等于就實行了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是對政府采購活動中預算編制、采購方式、簽訂合同、資金支付、驗收等整個管理環節的規范,招標投標只是政府采購管理環節中采購方式里的一種,具體規范招標投標行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環節與過程要多于和寬于招標投標。
3.有關部門應當共同加強對政府采購工程的采購管理。
政府采購工程的采購管理涉及多個部門,但在管理上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國家計劃部門要把項目審批和投資計劃關。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資金使用的管理,要利用預算管理和支付手段等有利條件,督促政府采購工程采用招標投標方式,促進招標投標法的貫徹實施。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施工市場管理以及質量監理等方面發揮監督作用。概括起來就是立好項,辦好事,管好錢。
4.財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明確政府采購工程中采取非招標采購方式的條件。
可比照本法規定的貨物和服務的非招標采購方式,規定政府采購工程實行非招標的采購方式、程序及管理要求,全面規范政府采購工程的采購行為。
5.在我國尚未明確貨物和服務的招標投標辦法之前,貨物和服務采購在采用招標投標方式時,可按照招標投標法規定或其精神執行。
供應商自由進入政府采購市場
本法第五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撓和限制供應商自由進入本地區和本行業的政府采購市場。
立法目的
給予供應商自由進入各地區、各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權利,消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促進全國統一政府采購市場的形成。
要理解本條的立法目的,首先要明確政府采購市場的含義。政府采購市場是指因政府消費而形成的一個特殊市場,是國內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采購市場的規模為政府財政支出中政府消費和政府投資的總和,通常占一個國家或地區年度GDP的10%以上,發展中國家規模還要大一些,一般為20%-30%。政府采購市場不同于民間市場,有特定的采購主體,采購資金為政府財政性資金,采購的目的是為履行政府管理職能提供消費品或為社會提供公共品,沒有營利動機,不具有商業性。由于在這個市場里,采購資金主要來自國家預算資金(納稅人繳納的稅金),按照財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政府采購活動必須公開、公正、公平地開展,將政府采購形成的商業機會公平地給予每一個納稅人(包括供應商),不得采取歧視性措施,剝奪他們應有的權利。
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還是一個新興市場,交易規則和管理體制尚不完善,市場意識普遍不強,市場處于分割狀態。主要表現:一是搞地區封鎖。一些地區規定采購人必須購買當地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要由當地供應商提供,將外地產品和供應商排除在外。二是實行行業壟斷。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對進入本行業的產品或供應商作出限制性規定,限制其他產品和供應商的進入。三是人為干預。按照個人偏好確定產品或供應商。這種局面極不利于全國政府采購市場的形成,限制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不能形成充分競爭,難以實現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目的。
本條規定旨在消除國內有關政府采購的任何歧視行為,促進依法采購,建立統一的國內政府采購大市場,創造充分競爭的環境,保護采購人和廣大供應商的合法權益。
本法規定的含義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是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供應商有權利自由進入。二是任何機構和個人都無權阻撓和限制供應商自由進入全國政府采購市場。三是自本法實施后,要逐步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消除供應商自由進入各地區、各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障礙。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賦予了供應商自由進入各地區、各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權利,但沒有明確具體措施。由于該條款政策性強,規定又比較原則,需要制定實施辦法,否則不利于操作。為此,供應商應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建立全國政府采購大市場,破除政府采購市場分割的格局,要靠改革的深化和法制的健全,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本法實施后,供應商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對阻撓和限制其自由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的地區、機構、個人,可以向有關方面投訴或者向法院起訴,有關方面和法院將依據本法第八十三條規定予以處理。
政府采購預算
本法第六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
立法目的
依照批準的預算進行采購是政府采購制度的基礎。明確政府采購要納入預算,政府采購活動應當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的用途和核定的金額執行。
政府采購制度與原體制下采購的根本區別就是要加強采購的計劃性管理,以解決過去隨意采購、監督缺乏依據、不能形成規模采購效益等問題。一是政府采購資金是國家財政預算資金,預算資金的支出使用必須要有預算,這就決定了政府采購也必須實行預算管理,與預算資金的執行有機地結合。二是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客觀要求政府采購要有預算,以便為實行財政直接撥付辦法提供支付依據。三是為了有效地全過程監督政府采購行為,也必須要編制政府采購預算。
本法是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基本法,要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必須從源頭開始,從嚴格采購預算著手。因此,雖然預算問題已有預算法規范,本法還要對此進一步作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六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列入財政預算。
政府采購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性資金,部門預算中就包含政府采購預算內容。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管理要求,沒有列入預算的活動,政府不得撥款;沒有資金保證的項目不能開展采購活動。因此,采購人擬采購的項目,首先要編入本部門預算,報財政部門審核,最后報同級人大審批。只有經批準后的采購項目,才有資金保障,具有履行采購合同的支付能力。目前,我國正在改革預算編制方法,細化預算項目,實行部門預算制度,科學核定預算定額,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在部門預算改革到位之前,中央及一些地區推行了政府采購預算,作為部門預算的一部分,要求各預算單位按政府采購預算的要求,將支出預算中的有關項目或品目在政府采購預算表中單列。這一措施彌補了現行預算不細的缺陷,增強了采購的計劃性,推動了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入開展。
2.政府采購項目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
政府采購項目必須按照人大批準的預算執行。經人大批準的預算采購項目,都明確了用途。這些項目和用途通常不是孤立的,體現了一些宏觀政策導向,因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對財政支出使用監管不夠,通常情況是,預算情況是,預算批復后,預算單位按預算申請撥款,財政部門按照預算單位的撥款申請書撥款,庫款撥出后,采購資金的使用權完全由預算單位支配。因此,經常發生截留、挪用采購資金的行為,無預算采購、重復采購、盲目采購、超標準采購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導致政府確定的目標難以實現,采購質量得不到保證,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低下,還容易滋生腐敗。為此,要通過本法規定,嚴格采購項目的執行,從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確保采購項目按規定用途使用,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預定目標。
3.采購項目不得超過預算定額。
批準的采購預算通??紤]到了確保該采購項目質量的各項費用,在執行中不應當突破。否則,采購人應當調整采購需求,或者調整本部門的支出預算,總之要自求平衡,按照采購合同約定履行付款義務。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在執行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深化預算編制改革。
各級財政部門要從預算科目設計、部門預算編制內容、預算編制時間以及部門預算的批復等方面,反映政府采購需求,給予各預算單位較為充足的編制時間,及時批復預算。
2.采購人要增強預算意識。
預算是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資金計劃,具有法律效力。部門雖然編制了預算,但未經財政部門審核和法定程序批準,不具法律效力,沒有資金保障。
采購人要按照規定編制并執行預算。重點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增強采購的計劃性,要將擬采購的項目全面、詳細地在部門預算相應科目中反映出來。二是要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開展采購活動,不得擅自改變資金用途,也不得超標準采購。
在實際工作中,要防止用政府采購預算代替政府采購計劃,或者用政府采購計劃代替政府采購預算的問題。
3.供應商應參加有預算保障的采購活動。
采購項目是否有預算保障,直接關系到供應商的切身利益。目前,由于部門預算沒有向社會公開,供應商掌握不到各個部門的預算情況,但可以事先向財政部門或者各部門的財務管理機構詢問。今后,政府采購預算要逐步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開,提高政府采購預算的透明度,為供應商公平地了解政府采購預算信息提供便利。
政府采購模式及集中采購目錄的確定
本法第七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集中采購的范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購目錄確定。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其集中采購目錄由國務院確定并公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預算項目,其集中采購目錄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應當實行集中采購。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的執行模式,即政府采購的組織實施形式,規定集中采購范圍的確定方法。
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要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其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方式很多,如采取公開招標采購方式,通過競爭降低價格提高質量。再如,實行集中采購制度,利用政府采購的批量優勢獲得規模效益。
從國際上看,政府采購的模式,按照組織政府采購活動的主體及其采購范圍,一般分為集中采購、分散采購及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等三種模式。集中采購是指由政府設立的職能機構統一為其他政府機構提供采購服務的一種采購組織實施形式。一個部門統一組織本部門、本系統采購活動,也稱為集中采購。分散采購是指由各預算單位自行開展采購活動的一種采購組織實施形式。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是指一級政府的政府采購組織實施形式既有集中采購,也有分散采購,二者同時并存。
集中采購的實施主體為集中采購機構,一級政府的集中采購機構一般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集中采購機構的職能是受采購人委托開展采購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代理機構,不具備政府采購的行政管理職能。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范圍視集中程度而定,一般情況下,主要是跨部門的通用商品。實行集中采購有利有弊。其有利之處是,能形成批量,取得規模效益;減少重復采購,降低采購成本;統一策劃,統一采購,統一配置標準,便于維修和管理;容易培養一支專業化采購隊伍,保證采購質量;方便管理和監督;有利于政府采購有關政策取向的貫徹落實。其弊端主要是,容易滋生官僚習氣,采購效率不高;難以滿足用戶多樣性的需求;采購周期較長等。
分散采購的組織主體是各預算單位,其采購范圍與分散采購也有利有弊。其有利之處主要是,增強采購人自主權,能夠滿足采購對及時性和多樣性的需求。不利之處主要是失去了規模效益,加大了采購成本,不便于監督管理等。
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也就是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并存,發揮各自的優勢。這是當前國際上的主流組織形式。
財政部于1999年頒布的《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我國的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兩種組織實施形式,確立了我國政府采購試點期間的政府采購模式。截至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區、直轄市設立了集中采購機構。實踐表明,實行集中采購制度在節約財政資金方面效果非常明顯,但同時存在效率不高等問題。
在本法起草和審議期間,各方面對我國實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采購模式,均無不同意見,但對集中采購的含義和集中的程度曾有不同看法。關于集中采購的含義,一種意見認為,集中采購是一個專用名詞,是指由政府設立的跨部門職能機構開展采購活動的情形,部門集中采購應當屬于分散采購范疇。另一種意見認為集中采購應當是廣義的,包括跨部門職能機構的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本法采用了后一種意見。關于集中采購的集中程度問題,一種意見認為集中采購程度應當高一些,理由是政府采購活動越集中,規模效益就越大。另一種意見認為,集中程度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健康發展。集中的程度應當適度通過集中采購目錄確定集中采購的范圍。本法采用了后一種意見。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七條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款是關于政府采購模式的規定,第二款是關于集中采購目錄確定權限的規定。具體含義如下:
1.我國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執行模式。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法規定我國的政府采購要實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主要考慮是,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正處在一個建設和完善階段,高度集中或者高度分散都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更不是改革要實現的目的。高度集中不僅沒有效率,也難以實施。因此,應當采取二者結合的形式。
按照本法第十八條規定,我國的集中采購分為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目的是要賦予采購量較大的部門采購自主權,減輕單一集中采購、供應商造成的壓力,支持更多供應商的發展。
2.確定集中采購范圍的管理體制。
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同,財力狀況極不平衡,使得各地區的政府采購發展水平也不盡一致。因此,從全國范圍看,各級政府的集中采購范圍不能執行統一標準,要區別對待,但在同一地區必須保持統一性,否則就會出現隨意性。為此,本法第七條第一款原則性規定,集中采購的范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購目錄確定。其中,"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是指中央政府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
本法第七條第二款對集中采購目錄的確定權限作出了具體規定,即由中央預算安排的采購項目,集中采購目錄由國務院確定并公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其集中采購目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這里所稱的授權機構,主要是指省級財政部門和下級政府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在確定集中采購目錄上采購授權制度,體現了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精神,增強了集中采購目錄的可操作性。
3.規定集中采購范圍的確定方法。
按照本法第七條規定,集中采購范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其方式是將屬于集中采購范圍的采購項目或品目編制成集中采購目錄,以政府文件或政府批轉財政部門文件形式予以公布。根據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不僅僅是通用商品,還包括特殊商品。
4.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的采購模式。
本法第七條第三款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結合本法第十八條規定,集中采購的具體形式視采購項目特點,由集中采購機構采購或者由部門組織集中采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第七條規定旨在確立我國政府采購的采購模式以及規定確定集中采購目錄的方法,由于集中采購目錄是決定本法適用范圍的標準之一,因此本條規定對政府采購的管理和實踐活動影響巨大。在執行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要全面認識政府采購問題。
在政府采購試點期間,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政府采購是指集中采購,分散采購不是政府采購。按照本法的規定,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都是政府采購。因此,本法實施后,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都要依法實施監督管理,采購人的分散采購活動也要依法開展。
2、有關級次的人民政府要及時明確集中采購目錄是由政府發布還是由授權機構發布。
本法200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應當盡快制定2003年的集中采購目錄。本法只規定了集中采購目錄由有關級次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機構頒布,沒有明確制定集中采購目錄的具體機構。按照本法規定的精神以及實際工作的可行性看,集中采購目錄應當由財政部門擬定,報政府批準并由政府頒布。
3、集中采購目錄應當按年度頒布。
集中采購機構的建立和完善要經歷一個過程,其業務范圍應當根據其能力逐步拓寬。集中采購的范圍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產品和服務項目。這些情況表明,集中采購目錄不是固定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逐年頒布。
4、集中采購目錄應按照組織主體分類編列。
根據本法規定,我國的集中采購分為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其采購范圍都由同一個集中采購目錄確定,為了便于實施,在集中采購目錄中,應當分別列明通用商品集中采購目錄和特殊商品集中采購目錄,以此明確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范圍和部門集中采購的采購范圍。在制定集中采購目錄時,應當避免將不具備批量的特殊項目列入其中,這類項目應當實行分散采購。
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管理體制
本法第八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國務院確定并公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管理體制,明確制定限額標準的權限。
政府采購限額標準,是界定采購項目是否適用本法的依據,限額標準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本法適用范圍的大小。因此,如何確立制定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管理體制,成為本法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
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制定,應當考慮我國各級政府采購實際情況,既要有一定程度的統一性,又要有靈活性。與確定集中采購目錄一樣,由于各級政府的職能不同,采購規模不同,采購對象結構不同,采購范圍也就不盡一致。如中央政府負有國家宏觀調控職能,財力較為充足,機構規模大,大型投資項目多,限額標準可以定得高一些。但到縣級政府,財力非常有限,有些縣僅夠發工資,采購項目基本上都是政府日常辦公用品,大型采購項目很少,限額標準不可能定得太高。因此,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法不宜對政府采購的限額標準作統一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制定,實行分級管理。其中,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限額標準由國務院確定并公布;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確定并公布。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政府采購的限額標準因直接涉及本法的適用范圍,為了便于本法在2003年順利實施,在執行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提前確定限額標準。
有關級次的人民政府應盡快制定并頒布所轄地區的限額標準。與集中采購目錄一樣,財政部門應當先擬限額標準,報人民政府批準并頒布。
2、限額標準的制定應授權至市縣級人民政府。
限額標準與集中采購目錄都是確定本法適用范圍的標準,但二者使用的方法不同。限額標準是以采購項目金額作為判別標準,集中采購目錄則是以采購項目為標準,二者沒有交叉。在同一個地區采購項目基本相同采購項目金額差別很大,特別是市縣一級的采購人,大型采購項目非常少。因此,集中采購目錄的確定權可以適當集中,但限額標準的確定權應當盡量下放,由各級政府因地制宜地確定。
3、科學確定政府采購的限額標準。
從擴大本法適用范圍的角度看,限額標準定得越低,本法的適用范圍就越寬。但從目前我國的管理水平和執行能力看,限額標準宜定高一些,隨著條件的成熟逐步降低限額標準,擴大本法適用范圍。否則,一開始就將限額標準定得很低,攤子鋪得很大,很可能既做不了,也做不好,最終影響了法律的嚴肅性。
政府采購的政策取向
本法第九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包括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政策性功能,賦予政府采購實施宏觀調控的職能。
政府采購制度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制度,同時,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運用財政支出實施宏觀調控的一項手段。國外經驗表明,政府采購制度越完善,其宏觀調控作用也越明顯。這也是各國重視政府采購制度的原因所在。政府采購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基礎是,將政府機構作為一個消費者對待,采購資金就具備了規模,通過政策引導,使之在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等方面發揮合力作用。政府采購作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與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緊密相關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社會資源雖然很多,但政府真正能調控的非常有限。為了彌補市場缺陷,政府必須用有限的資源進行調控。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源的力度,政府在配置資源時不僅靠分配,通過政府采購進行引導也是主要方面之一,以采購的形式從資金上給予支持。
發揮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作用,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在國際上,利用政府采購實施的經濟和社會政策目標很多。主要有:購買國貨,支持本國企業發展。促進就業,要求拿到一定規模采購合同的企業,必須安排一定數量的失業人員。保護環境。如我國的香港特區鼓勵采購再生紙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如美國的中小企業法規定,10萬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購合同,要優先考慮中小企業,通過價格優惠方式對中小企業給予照顧。中型企業的價格優惠幅度為6%,小企業為12%?!缎∑髽I和劣勢企業分包合同法》規定,政府采購合同中,凡是50萬美元以上的貨物合同和100萬美元以上的工程合同,中標企業都必須提交分包計劃,將合同價的40%分包給小企業。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采購法律中都有類似規定。保護婦女權益,對婦女經營的企業給予支持,對歧視婦女就業的企業給予禁止準入政府采購市場的處分。還有保護殘疾人興辦的企業等。
我國政府采購還很不完善,尤其是忽視了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職能,關注具體采購行為多,缺乏整體目標,效率不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作用日益強化,政府采購也應當發揮其應有作用。為此,本法規定了政府采購在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方面應當兼顧幾個目標。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九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政府采購在執行本法規定的方式、程序等項規定的同時,要兼顧有關的社會和經濟目標。
1.保護環境。
這一目標是要求政府采購要有利于促進產品制造環境的改造,并采購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產品。也就是說,政府采購不能采購制造環境不合格企業生產的產品,如小造紙廠生產的紙張。也不能采購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產品,如北京市及許多城市購買排氣符合環境達標要求的汽車,就與環境保護直接相關。政府采購要考慮環保要求,通過將政府采購形成的商業機會向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或產品傾斜,鼓勵和支持這類企業的發展。
2.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企業競爭實力普遍不強,促進這些地區的發展,是國家經濟實現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完全靠市場經濟作用很難實現這一要求。再者,也不能延續只靠直接向這些地區政府或企業提供財政資金的老辦法進行扶持,必須通過規范的機制,政府采購就是其中之一。政府采購可以將政府采購形成的商業機會尤其是中央單位的政府采購向這些地區傾斜,在競爭的前提下,將采購合同優先授予相對有實力的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供應商,支持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從而達到培育財源的目的,促進企業發展與財源增長的良性循環,逐步改變不發達的狀況。
3.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中小企業因規模小,競爭力不強,處于弱勢地位,所以,通常難以拿到相應的采購合同。但是,中小企業也是納稅人,有權利享受到政府采購帶來的商機。同時,中小企業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對維護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給予必要的扶持。因此,政府采購應當將一定限額以下的采購項目或適合中小企業承擔的基礎上,適度向中小企業傾斜,甚至可以規定年度政府采購總額的一定比例留給小企業,以此扶持小企業發展。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只是提出了政策取向,沒有具體措施,在執行中首先要提高認識,其次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貫徹落實。這些規定是著眼國家大局出發的,卻落在符合環保要求的供應商、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供應商以及中小企業頭上。因此,各級政府和這些企業要注意利用好這些政策,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參與有關政策措施的制定,自覺監督政府采購活動,對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應當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
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
本法第十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需要采購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的;(二)為在中國境外使用而進行采購的;(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前款所稱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界定,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取向,即政府采購應當采購國貨的規定。
購買國貨是政府采購制度的內在要求。政府采購資金來源于民,也應當用之于民,即通過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支持國內企業的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
利用政府采購手段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發展,是國際通行做法。澳大利亞的悉尼市為舉辦2000年奧運會建設了大量的體育場館,根據澳大利亞政府規定,所有場館必須由本國企業承建。美國1933年頒布的《購買美國產品法》(涉及美國政府采購的法律之一)開宗明義規定“扶持和保護美國工業、美國人和美國投資資本?!辈⒁幎摪罡髡畽C構除特殊情況外,必須購買國內產品,工程和服務必須由國內供應商提供。美國預算補充法案等法律都規定了執行《購買美國產品法》的義務。例如,道路運輸效率法規定,各州接受聯邦運輸部補助采購包括車輛等大眾運輸機構時,60%以上的資金必須購買美國產品,而且車輛必須最后在美國組裝;各州如果接受聯邦高速道路局的補助,必須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等。美國成為WTO《政府采購協議》成員后,對外貿易法規定《購買美國產品法》對非成員仍然適用。再如,德國、挪威等歐盟國家的法律規定,采購金額達到500萬歐元以上的工程、20萬歐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都必須在歐盟范圍內采購。
采購外國貨物、工程和服務,各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避免,但由于對外采購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國內企業發展,有損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為此,國際通行做法是,要求中標的外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供應商,必須給予必要的補償,即政府采購補償交易,具體形式有,規定購買國內產品的比率、轉移技術、在國內投資、協助本地產品外銷或其他類似條件等。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都有類似規定。
在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中,國貨意識普遍不強。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市場開放,外國產品和供應商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市場日益豐富,而且外國產品的質量普遍較高。一些預算單位只要具備支付能力,一般是優先購買外國產品。即使有的國內產品完全能夠適用其需要,而且也具有價格優勢,也不愿意購買。在許多機關,小到鉛筆,大到電梯,都是國外名牌產品。這種做法直接沖擊了國內產品的市場,加劇了國內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困境,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有悖政府采購的精神。
我國利用好政府采購手段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企業發展,是一項緊迫性任務。下令采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支持國內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其支持方式與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做法完全不同,是給予商業機會,扶持優勢企業,增強其競爭實力。這種做法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采購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政府管理企業的機制。目前,我國正處于轉軌期間,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國內企業整體上競爭能力不強,就業壓力加大,在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后,利用關稅和行政手段保護國內企業的力度逐步弱化,迫切需要利用政府采購手段予以保護,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擺脫困境。
當前,利用好政府采購手段保護國內產業,是完全符合WTO規則的。我國已經成為WTO成員,開始承擔應有的義務,但是,我國在申請入世時,只是承諾要簽署但并未簽署《政府采購協議》。因此,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近期還不受WTO規則和《政府采購協議》的約束。即使加入《政府采購協議》,政府采購市場也是有保留地開放,對未開放的領域還可以繼續實施保護。從長遠來看,我國最終要簽署《政府采購協議》。為此,我國應當利用好這個時間差,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采購對國內企業保護和促進作用,培養一大批有競爭實力的國內企業,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綜合上述考慮,本法將采購國貨作為一條重要條款專門作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要求政府采購除特殊情況外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
1.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
本法適用范圍內的政府采購,只要本國的貨物、工程和服務能夠滿足基本需求的,應當采購國貨。
2.在特殊情況下,政府采購可以采購外國貨物、工程和服務。
本條規定了采購國內貨物、工程和服務的三種例外情況,實際明確的有兩種。一是為了實現采購目的,必須要進行采購,但國內無法提供,或者國內雖然能夠提供但商業條件極不合理,只能采購外國產品。前者是迫不得已,后者則是無法承受,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對外采購,有利于促進國內供應商改善商業條件,縮小與國外供應商之間的差距。二是為在中國境外使用而進行的采購。這里涉及保密和運輸成本等因素,對是否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不作強制性規定,由采購人視具體情況決定。
3.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界定標準,由國務院作出規定。
本法沒有規定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界定標準,而是規定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由于國務院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具體界定方法還有待國務院依本法規定另行制定。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購買國貨的規定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序上講,購買國貨是世界上實行政府采購制度國家制定政府采購法的主要目標,通過立法保護國內政府采購市場,保護國內產業,支持本國企業的發展。由于國貨界定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都非常強的一項工作,國家要有專門的規定,所以,本法只是提出了采購國貨這一原則要求,對國貨的認定、合理的商業條件等關鍵問題未作出明確規定,操作性不強。本法實施前后,國務院將就此問題作出規定。在此之前,在執行中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正確認識本國工程和服務
貨物因具有流動性,因此有本國貨物與外國貨物之分。工程和服務都在國內,不能流出國境。因此,工程和服務本沒有本國與外國之分,只有承建人或服務者是本國供應商還是外國供應商之別。本法規定的本國工程和服務的含義是工程和服務合同應當授予本國供應商。為了表述上的方便,統一稱為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稱為國貨。無論哪種表述方式,含義都一樣。
2.要增強國貨意識。
政府采購中的貨物采購,通常只要求滿足基本需求,不是要采購性能最好、價格最高的產品,工程和服務則都有質量要求。因此,只要國內已有能夠滿足采購人需要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應當采購國貨。采購國貨應當作為優先目標。美國聯邦采購條例中規定,當政府采購的原則與政策目標沖突時,應當優先實現政策目標。其實際意義在于,采購國貨是國策,只有采購國貨,國貨才有市場,才有發展,才有提高,才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目前,我國自行生產的產品門類齊全,工程和服務提供者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具備了采購國貨的條件。
3.制定國貨的認定標準需要時間,有關部門應作出指導性規定。
本國貨物的界定標準非常復雜,它實際上是要制定政府采購對象的原產地標準,該標準與海關使用原產地標準不同,后者是對外國產品的認定。本國貨物的原產地標準,通常是按貨物價值在本地增加的附加值來核定(通常為50%以上),只要該貨物在國內生產或組裝,不管其零配件來源國內還是國外,只要其價值在國內增加的附加值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標準,就應當認定為本國貨物。由于本國貨物品種繁多,各具特點,要在短時間內出臺具體規定,很困難也不現實。但是,為了盡快將本法規定落到實處,有關部門應當出臺原則性的認定標準,指導實踐工作。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
本法第十一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的信息應當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但涉及商業秘密的除外。
立法目的
為了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規定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途徑及有關要求。
政府采購的信息是指與政府采購制度和實踐活動有關的所有規定、決定、公告等,包括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政策,招標公告及各類采購方式的中標公告,供應商資格預審條件,投訴處理決定,司法裁決決定,統計資料等。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是政府采購公開透明的基本要求及主要表現方式。政府采購要做到公開透明,首先要求做到政府采購信息公開,讓社會公眾了解政府的采購預算、采購計劃、采購過程和采購結果;告訴社會公眾政府有哪些采購需求,什么時候開始采購,如何開展采購活動。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既便于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也便于潛在供應商和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當事人掌握商機或全面了解采購活動的動態。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要體現公平。要統一披露政府采購信息,使社會公眾在同一時間內獲得同樣的信息內容,維護政府采購的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要方便社會公眾獲取,減少獲得政府采購信息的負擔,尤其是要避免供應商為獲得政府采購的信息投入過多的財力和人力。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是國際慣例。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國家和地區都是通過官方指定媒體公告政府采購信息。這些國家和地區公開的政府采購信息還包括政府采購預算、采購預告、選擇招標以外采購方式的原因、中標和成交金額等。WTO《政府采購協議》規定,各成員必須統一政府采購的信息發布媒體,并告之WTO秘書處及其他各個成員。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行政事業單位每天都在開展采購活動,由于我國的政府預算編制不細,而且具體預算不公開,供應商根本掌握不到采購信息。具體的采購活動情況只有當事人知悉,外界無從得知。這種狀況給供應商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容易導致暗箱操作,從而產生一系列問題。在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初期,一些地區在本地區的報紙上發布采購公告,費用很高,也給其他地區供應商及時了解信息帶來困難,供應商反映強烈。為此,為了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度,本法有必要對此要作出明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主要含義如下:
1.政府采購的信息要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
政府采購信息直接影響到政府采購活動的公開、公正和公平,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使社會公眾及時了解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變化、商業機會、采購要求以及采購活動的進展情況,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廣泛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2.政府采購的信息發布渠道必須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媒體。
政府采購的信息必須在指定媒體上公開。這些媒體是指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專門媒體。之所以要指定媒體,一是使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二是信息載體相對固定,方便社會各個方面了解;三是能體現公益性,費用較低。本法第十一條所稱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是指財政部。目前,財政部已經分別指定《中國財經報》、“中國政府采購網”(www.ccgp.gov.cn)以及《中國政府采購》雜志為全國政府采購的信息發布媒體,在這些媒體上刊登法定的政府采購信息,全部免費。
3.涉及商業秘密的政府采購信息不應當公開。
政府采購的信息原則上都要求及時向社會公布,但是,當其中有關信息涉及供應商的商業秘密時,如特定的管理技術、專利、成本費用等,本法規定不應當公開,以保護供應商的合法權益。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無論是對政府采購制度建設、社會公眾、采購人還是供應商來說都是受益者。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可以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方便社會公眾監督,減少采購人的信息公告支出,便于供應商公平地獲得采購信息。為了落實好這一規定,在執行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財政部要加強政府采購信息指定媒體建設。
首先是要完善“中國政府采購網”,盡快做到與各地區、各部門聯網,便于采購人加載采購信息。同時,《中國財經報》和《中國政府采購》雜志要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各自優勢,增加信息發布量,增強信息發布的及時性。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要時刻體現公益性,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
各級財政部門要共同做好政府采購信息管理工作,及時收集,及時公開。
2.采購人應及時將采購信息在財政部媒體上公開。
政府采購信息主要由各采購人提供,各部門、各單位要重視政府采購信息的管理工作,應當安排相對固定的機構和人員負責信息的收集和發布事務。
目前,有關部門已經規定了一些招標公告發布媒體,如工程項目、機電進口項目等。但只要是政府采購項目,其有關信息除要在已規定媒體上發布外,還應當在政府采購指定信息發布媒體上公開。
3.供應商應當監督政府采購信息發布活動。
廣大供應商應當關注各指定媒體的信息披露情況,從中獲得所需信息。同時,對未履行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義務的機構以及指定媒體開展有悖公益性宗旨活動的,可以及時向財政部舉報或者投訴,維護自身應有的合法權益。
政府采購回避制度
本法第十二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員及其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必須回避。前款所稱相關人員,包括招標采購中評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的組成人員,詢價采購中詢價小組的組成人員等。
立法目的
建立政府采購的回避制度,要求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有關人員必須回避,維護政府采購的公正性。
政府采購的交易活動屬于商業性行為,在實踐中有的供應商為了得到采購合同,利用種種方式影響對合同授予具有決策權的有關人員,使其采用有利于這供應商的標準排斥其他供應商。還有些供應商和與其有利害關系的人員進行串通,或者通過這些人員對其他的當事人施加影響,以不正當方式獲得采購合同。因此,為了維護政府采購活動的公正性,本法要建立起回避制度,凈化交易環境。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二條規定的主要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1.建立回避制度。
規定在具體的采購活動中,采購人員及其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必須回避。
2.規定必須回避的對象。
根據本法規定,采購人及招標采購中評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的組成人員、詢價采購中詢價小組的組成人員等相關人員,與供應商存在利害關系,必須回避,由其他無利害關系的人員替代。
3.應當回避不回避的要強制其回避。
根據本法規定,如果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參加當次采購的供應商存在關系卻不自覺回避的,其他供應商可以向采購執行機構提出申請。采購執行機構在核實情況屬實時,應當責令其回避。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政府采購實行回避制度,是為維護政府采購活動的公平和公正,保護采購人和供應商的合法權益。由于本法規定的"利害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在實施中難以操作。在實踐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1.采購人在安排采購人員時,要詢問各采購人員是否有直系親屬為本項采購的供應商,如果有且得知該供應商要參加此次采購活動的,采購人領導應當更換采購人員。
2.在開始評標或者評定成交供應商之前,采購人應當確認評標委員會成員、談判小組成員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是否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
3.供應商如發現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其他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及時向采購人報告,申請有關人員回避。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
本法第十三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是負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的部門,依法履行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責。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與政府采購活動有關的監督管理職責。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明確有關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責。
明確立法事項的主管部門,是立法慣例,主要是為了依法確定執法主體。從國際慣例看,政府采購的主管部門主要是財政部門,因為政府采購與政府預算和財政性資金以及支付聯系緊密,屬于財政支出管理事務。
政府采購法在起草和審議期間,對于是否規定主管部門和如何確定主管部門問題,曾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政府采購對象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如果明確主管部門,將與現行的工程管理和建設管理部門職能沖突。另一種意見認為,政府采購是針對財政支出建立的一種管理制度,是通過對支出的管理規范采購行為,與現行的工程管理和有關部門職能不僅沒有沖突,而且有助于事權的明確劃分。因在是否應當明確主管部門問題上不能形成共識,起草工作組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送審稿中沒有規定主管部門,但在說明中將其作為請委員會審議時裁定的問題提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本法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期間,許多委員提出政府采購法應當規定主管部門,并明確提出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采購的主管部門最合適,否則本法規定難以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在修改草案時采納了此項建議??紤]到財政部門在政府采購中既有管理,又有監督,因此,在文字表述上兼顧了這兩個方面,采用監督管理部門的形式。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三條在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時,還明確規定其他有關部門也負有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督的職責。
1.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為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
將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規定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考慮到財政部門具備相應的職能和監督管理條件。
第一,是政府賦予的職能。在1998年機構改革中,國務院賦予了財政部“擬定和執行政府采購政策”的職能,確立了財政部門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地位。
第二,是財政部門應有的職能。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制度。政府采購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支出,可以說沒有財政支出就沒有政府采購行為。政府采購行為是財政支出由貨幣形態向實物形態的轉變過程,因此,實行政府采購制度是財政管理職能由預算分配延伸到支出使用過程,由貨幣形態延伸到實物和其他形態,通過采購資金的管理規范采購行為,通過采購行為的規范促進采購資金的管理,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采購與財政支出管理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不可替代,是財政部門的內在職能。
第三,其他部門不能替代財政部門在政府采購管理方面的職能。政府采購是對采購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編制采購預算,選擇采購方式,執行采購程序,撥付采購資金等,其中的預算編制、采購資金撥付等事務是財政部門的職能,其他部門不可替代。
第四,財政部門具有推動政府采購工作的手段。其中,最有力的手段是采購資金的支付。采購單位不按本法規定開展采購活動,財政部門可以拒絕支付采購資金,從而促進政府采購工作全面、規范地開展。
2.其他有關部門負有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責。
本條所稱的其他有關部門主要是指國務院有關負責招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部門以及審計機關和監察機關。
國務院有關負責招投標活動行政監督部門的監督職責,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于2000年3月4日頒布的《關于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作出了明確規定?!兑庖姟肥歉鶕袠送稑朔ㄖ贫ǖ?,其中規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指導和協調全國招標投標工作,工業(含內貿)、水利、交通、鐵道、民航、信息產業等行業和產業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分別由經貿、水利、交通、鐵道、民航、信息產業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項目和市政工程項目的招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進口機電設備采購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由外經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須將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項目審批部門,項目審批部門根據情況依法暫停項目執行或者暫停資金撥付?!兑庖姟分羞€規定,從事各類工程建設項目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格,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從事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進口機電設備采購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格,由外經貿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從事其他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格,按現行職責分工,分別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組織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稽察特派員,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程招投標進行監督檢查。
審計機關主要負責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政府采購各當事人有關政府采購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審計監督屬于事后監督,監督重點是采購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及有關財經紀律問題。
監察機關主要負責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監察機關的監督也屬于事后監督,監督重點是政府采購及公職人員的行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第十三條規定很明確,但為了保證政府采購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明確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
本法明確規定的職責主要有:一是預算管理。如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支付采購資金等。二是政府采購的信息管理。如指定下令采購信息發布媒體等。三是政府采購方式管理。主要是審批采購人因特殊情況需要采用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還可在政府采購法規定的五種方式之外,認定其他采購方式。四是政府采購合同管理。包括制定合同必備條款和受理合同備案。五是受理供應商投訴。供應商提出投訴的,要受理并及時作出處理。六是規定政府采購專業崗位任職要求。包括對政府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資格認證和業務培訓。七是監督檢查。包括對政府采購活動及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有: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政府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八是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供應商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當事人對監督管理部門的處理不服申請復議的,還應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當事人對監督管理部門的處罰不服到人民法院起訴的,還應辦理應訴事項。除此之外,財政部門還將依法參與制定或單獨制定有關實施或監督管理辦法。
2.各級財政部門要與其他有關部門相互合作,共同做好政府采購的監督工作。
財政部門在制定有關辦法或措施時,如貨物和服務招標辦法、政府采購工程管理辦法等,要廣泛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分清職責。
3.工程監督上財政部門要注意與其他有關部門職責的區別。
按照本法規定,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與現行工程項目安排及工程管理并不沖突。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采購行為的管理,目的是用好錢,并不參與政府采購的具體活動,與現行項目立項、工程管理、建筑市場管理以及建筑行業招標中介機構管理等規定并不矛盾,這些工作仍由相關部門現有的職責分工。例如,工程項目的立項和投資計劃安排依然由國家計委負責;項目確定后,財政部門據此編制采購預算;各部門按照確定的項目和批準的預算,根據現行工程管理規定組織實施;建設部門負責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定額標準、建設施工單位和中介機構資質管理以及質量監理和建材市場管理等。
4.財政部門在政府采購工程監督管理方面,要注意協調資金監督管理與行業監督管理的關系,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按照本法有關規定,財政部門對工程的監督管理的環節和方式主要有:編制采購預算,制定采購計劃,協助督促采購人采取招標采購方式,加強采購信息管理,制定落實政策取向的措施,制定采購合同的必備條款,要求采購合同備案,核撥采購資金,如果有供應商投訴的應當受理并及時處理投訴,檢查采購文件保存情況,對上述事項及本法其他有關規定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采購代理機構進行處理或者建議有關部門予以處理等。
第14條 有關當事人原文缺此條
采購人
本法第十五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是指依法進行政府采購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團體組織。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的需方主體。
政府采購的具體購買行為屬于商業*易活動,作為交易活動就有需方與供方之分。按照本法規定,政府采購的需方包括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的各類政府采購機構,為了表述上的方便,應當采取統稱形式。在國際上一般統稱為采購實體或者采購機構。目前,在我國現行有關政府采購的規章制度中類似的名稱有采購機關、采購單位、采購機構和用戶等,一直沒有統一起來。為此,本法要確定一個統一、簡便、準確的概念,最終將政府采購的需方統一界定為“采購人”。
在本法起草期間,對采購人的界定曾有不同意見,主要分歧是集中采購機構是否應當屬于采購人。一種意見認為,采購人應當包括集中采購機構。因為,集中采購機構也是政府設立的一個機構,自身也有采購需求,是政府采購的需方之一。另外,集中采購機構雖然是采購代理機構,但其權利與義務與其他采購機構基本相同,對于不同之處,可以通過有關條款加以說明。這樣處理可以維護概念的統一性,同時體現不屬于采購人范疇。主要理由是,集中采購機構是一個特殊機構,其職能是代理采購人開展采購活動,享有的要得和義務與其他采購機構不同,應當單獨予以規范。本法采納了后一種意見。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規定政府采購需方主體,將其統稱為采購人。具體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不包括集中采購機構,但應當包括部門內設的部門集中采購機構。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本法第十五條中不包括集中采購機構,在本法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對集中采購機構的權利和義務界定不夠,執行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具體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詳見有關章節有關條款的釋義和指導性意見。
集中采購機構
本法第十六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集中采購機構為采購代理機構。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級政府采購項目組織集中采購的需要設立集中采購機構。集中采購機構是非營利事業法人,根據采購人的委托辦理采購事宜。
立法目的
本條第一款是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性質和設立的規定,第二款是關于集中采購機構體制的規定。
本法規定,我國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和結合的采購模式。從國際經驗看,集中采購通常是由集中采購機構負責組織實施事務。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政府獨立設置,如美國、英國等,一是設在財政部門,如韓國、比利時等。幾乎所有的集中采購機構都是政府機關。目前,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仍然主要是上述兩種形式。但有些國家將這些機構改革成了企業性質的經營實體,如法國、英國等。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西方國家人力資源短缺,政府工作繁重,能讓市場承擔的事務盡量市場化;二是作為政府機構承擔采購事務,效率不高,不能滿足采購單位要求。
在我國,尤其是在政府采購制度剛剛起步和發展的情況下,設置集中采購機構非常必要。由集中采購機構承擔集中采購任務,可以促進采購的專業化,更好地發揮集中采購的優越性。
我國的集中采購機構不能設立為企業性質的經營實體,是因為政府采購是一種政府行為和行政活動,企業既沒有行政手段,也不能由企業將政府行為通過企業經營機制運作。否則,將從機制上動搖和影響本法規定原則。
自我國推行政府采購制度以來,絕大部分地區紛紛設立了集中采購機構。在試點的初始階段,集中采購機構主要設在財政部門,有的地區與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分開設置,有的地區則是由政府采購管理機構承擔管理與執行雙重職能。雖然大多數地區集中采購機構設在財政部門,但其設置和運行機制出現了多元化,有些地區將集中采購機構調整或者設立在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還有些地區在財政部門和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各設立一個集中采購機構?,F行的集中采購機構,均為事業單位。集中采購機構的預算體制有的為全額預算撥款,有的為差額撥款,也有的為自收自支。
我國集中采購機構設置由于缺乏統一性,在執行中暴露出許多問題。首先,影響了集中采購工作的開展。集中采購機構的職能和采購范圍不確定,業務不穩定。而且,設立在財政部門之外的集中采購機構缺乏必要的手段,工作也難以開展。第二,由于本法要求集中采購機構要與財政部門脫鉤,但脫鉤后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始終未明確,需要從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和穩定集中采購隊伍。第三,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實行全額財政撥款的集中采購機構,由于集中采購的工作量大,缺乏收入激勵機制,淡化了責任心,工作效率不高。
在本法起草和審議期間,集中采購機構一直是各方面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各方面的共識是,我國應當設立集中采購機構,并要對集中采購機構設置的原則、業務范圍、管理體制以及預算體制等問題作出規定。在集中采購機構具體設置上卻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是設立在財政部門。理由是國際有慣例,財政有職能,執行有手段,實踐有效果。一種意見是設立在財政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主要理由是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本身就負責政府機構的部分采購事務,如配置公務用車、公務員住宅建設等。還有一種意見是主張政府獨立設置。這種設置方式既有國際慣例可循,又符合我國政治體制、行政管理體制、預算管理體制等具體國情,也有利于監督。立法機構在權衡各種意見后的結論是,集中采購機構設置在財政部門有利有弊。在我國實行政府采購制度初期,將集中采購機構設置在財政部門有其合理性,而且我國政府采購工作能有當前的良好局面,與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是分不開的。但是隨著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入開展,這種設置形式不利于監督。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不具備承擔集中采購事務的條件和能力。因此,集中采購機構宜獨立設置??紤]到自本法起草至今,正處于政府機構改革時期,增加機構與改革精神不符,但是為了開展政府采購活動,確需必要的機構,考慮到政府機構剛剛改革完成,將集中采購機構定為行政機構顯然不太現實,也不能定為企業,應當定為事業單位。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主要含義如下:
1.規定集中采購機構的性質。
明確規定集中采購機構為采購代理機構。
集中采購機構的職能主要是受委托代理采購人組織采購活動,因此,本法規定其為采購代理機構。
作為代理機構,其業務范圍有強制性的,也有非強制性的。其中,強制性部分,主要是本法中規定的集中采購范圍,必須由集中采購機構按照采購人委托的業務范圍組織好采購活動。對于本法規定的集中采購范圍之外的采購項目,是否委托代理機構組織采購,由采購人自行決定,集中采購機構不得進行干預。無論是強制性還是非強制性委托,集中采購機構都必須與采購人簽署委托采購協議書,明確委托采購事項及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委托采購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在采購活動中協議各方應當履行委托采購協議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2.規定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立原則。
設置集中采購機構是政府職能,為此本法提出了下列設置原則:一是地域性原則。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設立集中采購機構。二是非強制性原則。地級市以上的人民政府是否設立集中采購機構,應當根據集中采購規模具體確定。如果集中采購的規模不大,也可以不設立專門的集中采購機構。三是獨立設置原則。本條沒有明確規定,但結合本法第六十條規定,即集中采購機構不得設立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同時規定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換句話說,集中采購機構不得設立在行政關內,沒有主管部門,應當獨立設置。
3.規定集中采購機構的預算體制。
本法規定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設立集中采購機構,同時規定集中采購機構是非營利事業法人。所謂非營利事業法人,是指集中采購機構為事業單位,并且不能以營利為目的,表明集中采購機構或全額財政撥款,或財政差額補助,但無論采取什么預算體制,其收費等項收入都要上繳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4.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方式。
集中采購機構是為采購人代理集中采購目錄范圍內的采購,只有接受了采購人委托才能開展采購活動。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對有關集中采購機構的事項影響很大。在執行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理順管理體制。
執照本法規定,財政部門是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目前設在財政部門內的集中采購機構要依法脫鉤,改革為政府直隸的事業單位。在具體模式上,可以學習和借鑒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做法。上海市的做法是將采購中心作為政府采購委員會的直屬機構,沒有主管部門。深圳市的做法是將采購中心作為政府直屬的副廳級事業單位。這兩個地區的做法都符合本法規定。
2.要合理確定集中采購機構的數量。
按照本法規定理解,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立不是強制性的,可以設,也可以不高設。如果有必要設立,可以設一個,也可以是多個。但不能因此就設立過多的集中采購機構,一定要符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
3.集中采購機構預算體制將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規定。
本法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預算體制未作規定,也未對“非營利”作出具體界定。根據我國現行的預算體制,集中采購機構實行下列任何一種體制都實現非營利目的,但各有利弊:一是實行財政全額撥款。實行這種體制,集中采購機構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容易淡化責任,降低效率。二是實行自收自支。沒有財政撥款,收入全部來源于代理服務費。這種體制容易導致集中采購過于注重商業利益,從而失去公正性,加重采購人負擔,不利于保護供應商和采購人合法權益。三是部分財政撥款部分收費,即以前曾實行過的差額預算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財政負擔一部分費用,集中采購機構適當收取委托費,使集中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上述三種體制中,除全額財政撥款外,為了確保集中采購機構做到非營利,不能實行收入與支出掛鉤的模式,對收取的各項費用應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傊?,集中采購機構的預算體制的選擇,應當有利于促進集中采購機構練好內功,提高管理水平和業務技能,樹立服務意識。
4.市縣一級的集中采購機構設置問題。
本法對不設立的市、縣一級及以下的政府是否設立集中采購機構沒有作出規定,主要是考慮到這些市縣及以下的政府財力差距懸殊,采購規模和政府采購管理水平發展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不宜硬性作出規定。這些地區是否設立集中采購機構,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要求
本法第十七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應當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采購效率更高、采購質量優良和服務良好的要求。
立法目的
明確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要求,消除集中采購機構的弊端。
國際經驗表明,集中采購機構容易滋生官僚主義作風、責任心不強、工作效率不高、服務意識淡薄等弊端。在本法審議期間,許多委員提出,要總結國外的教訓,并防止集中采購機構濫用職權,對集中采購機構應當提出更為嚴格的管理要求。本法在第三次審議時只有85條,頒布時增加到88條,增加的條款都是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七條對集中采購機構提出了四項工作要求。具體規定及各自含義如下:
1.采購價格要低于市場平均價格。
這里的價格是指特定采購對象的價格,市場平均價是指特定采購對象的成本加上合理利潤,既不是市場價格,也不能低于成本。集中采購機構開展的采購活動,與采購人開展的采購活動一樣,必須低于市場平均價,這是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基本要求。由于集中采購機構有規模優勢,具有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
這項工作要求就是要促進集中采購機構發揮采購規模優勢,采用充分競爭的采購方式,獲得規模效益,降低采購成本,體現實行政府采購在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優越性。
2.采購效率更高。
采購效率包括采購次數要少,采購周期要短,目標是要及時滿足采購人的需要。
這項工作要求旨在促進集中采購機構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采購業務,增強采購的計劃性,縮短采購周期,按照與采購人簽訂的采購委托協議書要求,及時完成受委托的采購項目,保證采購人相關工作的正常開展。
3.采購質量優良。
采購質量是指對采購對象的規格、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采購質量不僅指采購對象本身,還涉及售后服務水平。政府采購的對象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因此,必須保證采購質量,實現物有所值的目標。這就要求集中采購機構在人員構成上要有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全面提高人員素質,熟悉市場,準確掌握采購人的采購需求,確定科學的評標標準,強化檢驗和驗收工作,替采購人把好質量關。
4.服務良好。
集中采購機構是采購人的采購代理機構,其中心工作是為采購人做好服務。為此,集中采購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強化服務意識,抑制商業氣息,克服官僚作風,始終要把采購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好采購人滿意的采購員。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的四項工作要求是對集中采購機構的基本要求,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質次、價高、效率不高、服務不周都不行,必須全部做到。集中采購機構能否做到上述四項工作要求,直接關系到集中采購范圍的大小,甚至關系到集中采購機構的發展前景。
為了落實好本法規定的四項工作要求,集中采購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加強采購人中販管理,增強責任心,提高服務水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機構要對這四項工作要求制定具體的考核標準,督促集中采購機構依法開展集中采購活動。對不符合考核標準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政府采購項目的實施主體
本法第十八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自行采購,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代理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屬于通用的政府采購項目的,應當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屬于本部門、本系統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應當實行部門集中采購;屬于本單位有特殊要求的項目,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自行采購。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項目的實施主體,即,哪些項目由集中采購機構實施,哪些項目由采購人組織實施。
根據本法規定,本法適用范圍由兩部分構成,即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和達到限額標準以上的采購項目。本法還同時規定,政府采購的實施主體有采購人還有集中采購機構。為此,本法要理順適用范圍與實施主體之間的關系,以便具體的政府采購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八條規定中,第一款是關于采購人的采購項目的組織實施形式的規定,第二款是關于集中采購目錄內采購項目的組織實施形式的規定。這兩款的具體含義非常豐富,主要有:
1.明確采購項目所有人。
按照本法規定,適用本法的采購項目,都是采購人的項目,集中采購機構不是采購項目的所有者。
2.間接地對采購項目進行分類。
按照本法規定,我國的政府采購項目分為兩大類,即集中采購項目和分散采購項目,其中,集中采購項目是指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分散采購項目是指集中采購目錄之外且達到限額標準以上的采購項目。這種分類與本法規定的我國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是一致的。
3.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的實施主體。
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雖然都是采購人的項目,但采購人不能直接采購,必須委托給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是集中采購機構強制委托采購范圍,通過“合零為整”,發揮集中采購的優勢。
4.規定分散采購項目的采購組織形式。
分散采購項目可以由采購人自行組織采購,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人確定委托采購項目后,應當與集中采購機構簽署委托采購協議書,集中采購機構僅就受委托的分散采購項目開展采購活動。分散采購項目屬于集中采購機構的自愿委托采購范圍,這些項目是由采購人自行組織采購,還是委托給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由采購人自行確定。
5.間接規定我國集中采購的形式。
根據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我國的集中采購分為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兩種形式。
6.規定集中采購目錄中的采購項目的具體實施主體。
根據本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紤]到集中采購目錄中具體項目的特點,第十八條第二款又進一步規定,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其實施體有集中采購機構和有關部門,分別由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其中,集中采購目錄中的通用政府采購項目,主要是跨部門的通用商品及日常服務項目等,必須由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部門和單位不允許自行采購。集中采購目錄中涉及某些部門的特殊項目,應當由相關部門實行集中采購,不必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
如果納入集中采購目錄中的采購項目,屬于個別單位的特殊需求,而且不具備批量特征,可以由該單位自行組織采購,但事前必須得到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準。否則,為違法行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第十八休規定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政府采購制度的基本概念,如采購人、集中采購機構、集中采購目錄、代理采購、通用項目采購、有特殊要求的采購項目、自行采購、部門集中采購等。因此,該條款應當視作建立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框架的一項重要規定。由于該條款對有關概念如通用項目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等未作出詳細規定,在實施中有待國務院或有關部門進一步予以明確。按照本法規定,結合實踐情況看,在執行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科學界定集中采購目錄的范圍。
根據本法規定,我國的集中采購目錄,不僅僅為通用采購項目,還包括特殊采購項目,甚至包括個別部門個別特殊需求。集中采購目錄同時確定了跨部門集中采購和部門集中采購的范圍。為了使集中采購目錄更具操作性,減少審批事項,集中采購上當應當為通用采購項目及具有批量特點的特殊采購項目,并將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范圍與部門集中采購的范圍分開編列,盡量避免將個別單位的個別特殊需求納入其中。
2.要注意發揮部門集中采購的優勢。
部門集中采購范圍主要是本部門、本系統有特殊要求的采購項目。對于這些采購項目,相關部門具有豐富的采購經驗,對市場的了解也超過了集中采購機構,由這些部門組織集中采購,效益更好,效率更高,也能更好地滿足采購人需求。
3.采購人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的采購項目,要準確列明委托事項。
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分散采購項目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人對于委托的采購項目,應當與集中采購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協議,明確委托事項,包括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委托社會中介機構代理采購
本法第十九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可以委托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辦理政府采購事宜。這些代理機構是指社會中介代理機構,如招標公司等。采購人有權自行選擇采購代理機構,如招標公司等。采購人有權自行選擇采購代理機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為采購人指定采購代理機構。
立法目的
規定采購人委托社會中介招標代理機構辦理采購事務的要求。
我國自實行政府采購試點工作以來,一直鼓勵采購單位將招標采購事務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承辦。由于政府采購是一項新制度,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專業水平要求高,在試點初期,各采購單位普遍缺乏規范的操作能力,對采購程序掌握不夠全面,對招投標技術和技巧不夠熟練,難以按照政府采購制度的要求開展采購活動。為此,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財政部門要求各采購單位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招標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的優勢,允許并鼓勵采購人將采購項目委托有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承辦,或者僅將采購的招標等事務委托有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辦理。
我國已經產生一批有能力、有資格代理政府采購事務的社會中介招標代理機構。就招投標而言,我國自推行招投標制度以來,社會上從事招標事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很多,但在招標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加強對招標中介機構的管理,規范招標行為,保證招標質量,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如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建設部等,都依據招標投標法規定,制定了招標機構的從業標準,建立了資格認定制度。目前,經國家或者有關部門認定的與政府采購事務有關的其他社會中介機構還有:質量認證、工程質量監理、咨詢服務機構等。
在本法起草期間,立法機關認為,當前,實行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承辦采購事務仍有必要,但應對有關的中介機構的資格提出要求。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十九條規定的主要含義如下:
1.本條所稱的采購代理機構是指取得有關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
本法第十六條出現的采購代理機構的概念,是指集中采購機構。本條的采購代理機構的概念有一個定語,即“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表明第十九條所指的采購代理機構不是指集中采購機構,而是指取得招投標代理資格的招標公司和設計、檢驗等社會中介機構。
從這些規定看,政府采購法中所稱的采購代理機構不是唯一的,包括集中采購機構和取得資格認證的社會中介機構。
2.采購人有將采購事務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承辦的權利。
本法第十八條規定,采購人對于分散采購項目,可以自行組織采購,也可以委托給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本條進一步規定,由采購人自行組織采購的分散采購項目,采購人可以自行完成整個采購過程,也可以將一個采購項目的全部或者部分委托給已取得規定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承辦,具體委托事宜應當在委托協議書中明確。
3.承辦政府采購事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必須具備相應資格。
按照本法規定,承辦政府采購事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必須是經過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機構。
4.選擇采購代理機構是采購人的權利。
按照本條規定,如果采購人決定將采購項目委托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采購人可以自行從符合規定的采購代理機構中選擇委托機構,不受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影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為采購人指定采購代理機構,剝奪采購人應有權利,否則采購人有權拒絕,維護應有的自主權,同時保護其他采購代理機構的合法權益。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實施后,對采購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大多數采購人還不具備獨立開展政府采購活動的能力,應當盡可能將政府采購的招標等事務委托符合資格規定的社會中介機構承辦。
財政部門應當對現有經過資格認證的各類中介機構實行備案管理,并將這些中介機構在指定媒體上公布,方便采購人全面掌握社會中介機構的有關情況。
取得規定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要適應本法要求,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積極參與政府采購的代理采購活動。同時,要注意監督采購人選擇采購代理機構的情況,對發現有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以便有關部門及時予以處理。
委托代理協議
本法第二十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依法委托采購代理機構辦理采購事宜的,應當由采購人與采購代理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協議,依法確定委托代理的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立法目的
規定采購人實行委托代理采購的,應當與采購代理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協議。
在現實生活中,委托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在政府采購工作中也普遍存在。但采購單位通常是以口頭形式委托,很少與被委托方訂立協議??陬^委托雖然效率高,但容易出問題,造成不良后果??陬^委托的主要弊端是,帶有隨意性,準確性差,雙方權利和義務界定不清。因此,在委托事項具體實施中,被委托方常常難以準確把握委托方的需求,還可能超越委托權限行事。委托方撤銷委托、干預委托事項、不履行應有義務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一旦委托事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就相互推卸責任,因缺乏書面依據難以通過法律途徑予以解決,使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利益受到損害,也有損政府信譽。因此,本法對政府采購的委托行為從法律上予以規范。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要求采購人依法開展委托采購事務的,一定要通過簽訂委托協議方式明確委托代理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本法規定采購人對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采購,分散采購項目也可以委托給集中采購機構或有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等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為了維護委托行為的嚴肅性,貫徹落實誠實信用原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發生口頭委托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要求采購人必須與采購代理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協議,在協議中明確代理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使各當事人在采購活動中,各負其責,共同做好采購工作。如果在采購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應盡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協議中規定的方式予以解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第二十條規定很容易理解,但在執行上卻具有復雜性。按照本法規定,采購人的委托包括向集中采購機構的強制性委托和自愿性委托,還有向社會中介機構的委托行為,在不同的委托情形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盡相同。如向集中采購機構的自愿性委托項目和向社會中介機構的委托項目,通常是部分采購事務的委托如招投標等,很少涉及被委托方代為訂立采購合同、組織驗收等事項。但向集中采購機構的強制性委托項目,本法并未規定具體委托事項,如是否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定標、訂立合同等,如果這些事項也在委托之列,無疑會增加集中采購機構工作的復雜程序。為此,為了增強本條款的可操作性,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不同的委托情形,統一制定委托協議范本,規范委托行為。
供應商
本法第二十一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供應商是指向采購人提供貨物、工程或者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市場的供方主體,是政府采購當事人之一。
政府采購活動包括政府采購的需方與供方。本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了政府采購的需方主體,相應地也要規定供方主體,以便明確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
供應商有本國與外國之分,本法是否應予以界定,是本法起草期間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最后的共識是,本法所稱供應商應當為國內供應商。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是政府采購的內在要求。政府采購屬于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形式之一,歷史悠久,在國際上廣為施行。政府采購作為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表現方式是,封閉政府采購市場,不允許外國供應商和外國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只能向國內供應商采購,而且只能采購本國產品,工程和服務項目的合同要授予國內供應商。封閉政府采購市場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采購資金來源于納稅人,由此形成的采購機會也應當給予納稅人,否則就不符合納稅人利益。這種做法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從國際上看,各國政府采購市場一直是封閉的,直到1979年關貿總協定的《政府采購守則》出臺后,這種格局才有所改變,部分國家的政府采購市場開始有限地對外開放。截至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采購市場是完全開放的,即使WTO《政府采購協議》的成員,仍在最大程度地實施保護。從另一個角度看,目前《政府采購協議》成員實行的開放,也是通過政府采購保護國內供應商的一種新形式。因為,目前《政府采購協議》成員,都是發達或者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開放部分往往都是國內供應商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實力的領域,是為了讓這些供應商走出國門,幫助其進入其他國家的政府采購市場,爭取更多商機,為其進一步發展壯大開辟道路。
第二,本法是在我國政府采購市場尚未開放的形勢下制定的,我國供應商沒有準入其他國家政府采購市場的權利,那么,我國也不應當承擔準許外國供應商進入我國政府采購市場的義務。
第三,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WTO規則。我國雖然入世,但并未簽署《政府采購協議》,不必受該協議約束。因此,在我國簽署該協議之前,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是獨立的,完全可以將政府采購的全部商機給予國內供應商。
第四,可以有效地保護國內供應商。自改革開放以來,采購人普遍存在偏好“洋貨”的心理,而且,只要資金充足,都愿意采購外國產品,剝奪了國內供應商應有的商業機會,削弱了國內供應商的銷售能力,致使其生產的產品積壓,資金不能回籠,缺乏再投入能力。這種局面導致政府采購的商業機會長期大量外流,嚴重損害了本國供應商的利益,加劇了國內企業的困難。因此,可借本次立法之機,在我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之前,對國內供應商提供實質保護。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了參加政府采購市場合法的供方主體,也就是供應商,具體是指向采購人提供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
這里的法人是指企業法人和事業單位法人。根據《民法通則》第17條的規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并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其他組織是指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組織。主要包括合伙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等,自然人是指《民法通則》規定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承擔民事責任和義務的公民。
本法所稱供應商的各主體是指在我國境內注冊登記的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中國公民,不包括在我國境外注冊登記的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外國公民。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對供應商的規定,既是管理性要求,同時也是一項政策性措施。在執行中,應當嚴格按照本法規定,將供應商限定為本國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供應商,不包括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注冊登記的供應商,也不包括在我國臺灣省注冊的供應商。因為,按照現行有關法律規定,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和我國臺灣省的供應商應視同
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資格
本法第二十二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二)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四)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五)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采購人可以根據采購項目的特殊要求,規定供應商的特定條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立法目的
明確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必須具備的資格條件。
規定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資格是國際通行做法。聯合國貿易委員會《貨物、工程和服務采購示范法》(以下簡稱《示范法》)是指導發展中國家制定政府采購法律的范本?!妒痉斗ā返诹鶙l要求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格,并列明了五項基本資格:一是具有改造合同所需的專業和技術資格、專業和技術能力、財力資源、設備和其他物質設施、管理能力、可靠性、經驗、聲譽和人員。二是具有訂立合同的法定權能。三是并非處于無清償能力、財產被接管、破產或停業狀態,其事務目前并非由法院或司法人員管理,其業務活動并未中止,而且也未因上述任何情況而成為法律訴訟的主體。四是履行了繳納本國稅款和社會保障款項的義務。五是在采購過程開始前若干年(頒布國規定)內,該企業或其董事包括主要工作人員未犯有與其職業行為有關的,或者與以假報或虛報資格等手段騙取采購合同有關的任何刑事犯罪,也未存在曾在其他方面被行政管理部門勒令停業或取消資格的問題。美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都有關于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資格規定。
供應商準入政府采購市場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對供應商進入政府采購市場作出資格要求規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采購項目都是為了滿足政府機構更好地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必須保證效率和質量。因此,對供應商要提出能力要求,包括生產能力、制造能力、供貨能力、提供服務能力等。二是政府采購機構多為政府機構,是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者,因此,在采購活動中,應當率先做到自覺遵紀守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鼓勵誠信,為社會公眾起示范和帶頭作用。包括不能采購有違法亂紀行為的供應商的產品,否則就是對這類企業的認同和縱容。三是從源頭上促進公平競爭。政府采購要求做到公平交易,但這種公平不只是交易環節的公平,而是從源頭上就要做到公平,使供應商在同等條件下進行公平競爭。如有的供應商因存在違法亂紀行為或不履行法定義務,以此降低成本或減少投入,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即使其質量最好,報價最低,如果決定其中標,顯然對其他遵紀守法的供應商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不應當允許這類供應商參加。
在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中,對供應商應當具備的資格,尤其是政策性要求普遍重視不夠。采購人關注的重點是商品,至于商品的原產地,生產商品的企業是否遵紀守法,普遍關注不夠。究其原因,是將政府采購與個人采購行為混為一談。政府采購要站在政府立場上開展采購活動,要體現政府的行政行為,要對政府負責。例如,關閉污染嚴重的小造紙廠是政府的一項環保政策,各級政府機構都有義務貫徹執行,如果政府采購也采購小造紙廠生產的紙張,就是對自己制定的政策的否定,這一政策也就難以貫徹落實。這一事例說明了規定供應商進入政府采購市場條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應當具備六個方面的基本條件,這也是所有政府采購活動的通用條件。本法同時規定,采購人根據采購項目的特殊性,還可以規定特定條件。
1.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本條所稱的供應商,從要求的條件看,主要是指企業法人。按照現行有關規定,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依法成立。二是法人的設立程序必須合法。三是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四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糾紛或爭議時,法人能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應訴,并以自己的財產作為自己的債務的擔保手段。規定供應商要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是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條件,目的是為了保護采購人的合法權益。如果供應商不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很難保證采購合同的履行,而且一旦出現違約等問題,無法采取補救措施,最終損害采購人利益。
2.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良好的商業信譽是指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以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始終能做到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有良好的履約業績,通俗地講就是用戶信得過的企業。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簡單地說,是指供應商能夠嚴格執行現行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賬務清晰,能夠按規定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譽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講信譽、善管理的企業,生命力強,有發展前景,政府應當給予鼓勵。而且將政府采購項目交給這樣的供應商辦理,能夠增強政府信心。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
這是保質保量完成政府采購項目必備的物資和技術基礎。根據本法規定,政府采購合同不能轉包,雖然允許分包,但中標或者成交的供應商要全面承擔履約責任,即使分包,也應當承擔合同的主要部分或者關鍵部分。因此參加政府采購的供應商必須具備履行合同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例如,一些有著裝要求的部門,在統一換裝時,服裝的批量很大,而且有限定的交貨時間,這就要求中標的服裝廠必須具有足夠數量制衣設備和技術人員,否則合同規定的服裝數量和質量都難以保證。
4.具備依法納稅和繳納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
作為供應商,依法納稅和繳納社會保障資金是應盡義務,是起碼的社會道德要求。如果這一點做不到,說明供應商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信譽。本法這一規定,是為了抑制一些供應商依靠偷逃稅款、逃避繳納社會保障資金等手段降低成本行為,是從源頭上促進公平競爭的措施之一。
5.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紀錄。
本項所稱的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紀錄,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犯罪、走私、詐騙等記錄。本項提出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這一時間要求,一是表明是否有重大違法記錄,是衡量一個企業信譽的重要標準。二是由于政府采購是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因此,從對社會發展和國家負責的角度,也需要對供應商提出特殊要求。三是仍然組有違法行為記錄的供應商以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機會,只是要有三年間隔期,并不是永遠不能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本項包含的內容較多,如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要履行環保義務,要保護婦女和殘疾人利益等。凡是不符合國家規定和要求的供應商,一律不得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對于特殊行業的供應商,國家還有特別要求。例如,建筑行業的供應商,應當取得建筑資質。至于這些特定條件,應根據采購項目的特殊性而定,有的項目對供應商有資質要求,有的項目有特種設備要求,有的項目有財務狀況要求或者特殊專業人才要求等。本條雖然允許采購人對供應商提出特定條件,但采購人不得通過設定特定資格要求來妨礙充分競爭和公平競爭,制造人為的歧視政策。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供應商資格條件的規定表明,并非所有的供應商都可以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有的供應商即使是國內供應商,因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條件,也不能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在本法執行中,應當嚴格把握供應商資格關,但不能為了歧視目的而設定特殊資格條件。
供應商資格審查
本法第二十三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可以要求參加政府采購的供應商提供有關資質證明文件和業績情況,并根據本法規定的供應商條件和采購項目對供應商的特定要求,對供應商的資格進行審查。
立法目的
明確供應商資格審查的主體及審查內容。
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應當同時明確負責供應商資格審查的主體,即由誰負責對供應商的資格進行審查。
在國際上,對供應商的資格審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集中審查,主要是政府采購主管機構統一審查資格,合格供應商列入供應商庫,供應商可以隨時向主管機構申請審查。進入供應商庫的供應商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三年,然后進行重新審查。在有效期內,違反有關規定的供應商將被除名,并禁止在一定時期內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一種是分散審查,即由各采購單位自行審查。在一個采購單位審查合格的供應商,其他采購單位可予以免審,減輕審查工作負擔。如果一個采購單位經審查發現供應商存在重大問題,其他采購單位都不得允許其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在我國推行政府采購期間,財政部1999年頒布的《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資格由財政部門負責審核。在實際工作中, 一些地區根據本條規定,開展了有關認定工作。
本法在起草期間,對供應商資格審查主體曾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供應商資格應當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統一負責審查。理由是對供應商的資格審查屬于政府采購的管理行為,應當由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統一負責供應商資格審查工作,有利于減輕供應商的負擔,有效縮短采購人的采購周期。另一種意見認為,應當由采購人負責供應商的資格審查事務。采購人是采購活動直接組織者,有長期開展采購活動的經驗,了解采購項目的特殊性,對相關行業的供應商也比較了解,能夠更好地確定供應商的特定條件,尤其對供應商資格進行審查,有利于增強針對性,提高審查效率。本法最終采納了后一種意見。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供應商資格的審查或確認由各采購人負責。在具體采購活動中,采購人還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證明其履約能力的文件,如資質和業績情況等。所有這些條件和要求,必須要提供相應的文件,以備審查或確認。例如,涉及資質要求的,供應商應當提供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涉及業績情況的,供應商應當提供以前在相關領域的業績,包括項目名稱、效果及用戶意見等。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沒有規定供應商有關資格證明的獲取方式,如如何證明供應商履行了納稅義務等,也沒有規定采購人審查供應商資格的程序,操作性不強,而且會出現重復審查供應商資格問題,加大供應商負擔。在財政部制定有關供應商資格審查管理辦法之前,可按照下列方式執行。
1.由供應商提交能夠提供的資格證明文件。
在本法規定的供應商條件中,有的是供應商自身能夠提供,有的主要是涉及政策性要求的條件,需要有關部門提供。采購人可以要求供應商對有關政策性條件以保證或聲明方式提供。采購人審查完供應商資格后,要將結果分別通知符合和不符合條件的供應商。如果有供應商對其他供應商條件有異議的,采購人應當及時核實。對于情況屬實的,應當取消資格,并將處理結果報本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2.科學確定審查供應商資格的方式。
在審查供應商資格時,采購人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采用兩階段招標方法,即先招資格標,專門評審供應商的資格;然后招商務標,只有通過資格審查的供應商才能參加投標。這種方式適用于對供應商有特定條件要求的采購項目。二是要求供應商將資格條件證明隨投標文件一并送采購人,采購人在評標時,先對資格進行審查,條件不符的供應商的投標作無效標處理,不予評審。
3.一個采購人對供應商資格的審查結果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為了避免重復審查,一個采購人應當將對供應商條件審查結果在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公開,在規定時間內無異議的,納入供應商庫。其他采購人在采購相同或者相似采購項目時,對于已經列入供應商庫的供應商,對其資格應當免審。
政府采購聯合體
本法第二十四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兩個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從供應商的身份共同參加政府采購。以聯合體形式進行政府采購的,參加聯合體的供應商應當具備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并應當向采購人提交聯合協議,載明聯合體各方承擔的工作和義務。聯合體各方應當共同與采購人簽訂采購合同,就采購合同約定的事項對采購人承擔連帶責任。
立法目的
規定供應商可以有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權利及有關要求。
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允許供應商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十分必要。
一是政府采購項目通常為批量性的項目,規模較大,一般情況下,一個供應商難以獨立完成。
二是分散市場壓力,讓更多的供應商獲得政府采購的商業機會。政府采購項目特別是批量大的貨物采購項目,少數供應商中標容易形成壟斷,很不公平,也容易加重中標企業的工作負擔。允許供應商組成聯合體,可以適度分散商業機會,讓更多的企業受益。
三是政府采購項目通常為復合型采購項目,即一個采購項目往往含有貨物、工程或者服務中兩個或三個對象,如網絡系統建設,既有服務內容,如軟件開發、維護等,也有貨物內容,如購買硬件等,需要多個供應商聯合完成。
四是照顧中小企業。正是由于政府采購項目多為批量性項目或大型項目,對供應商的要求很高,單個中小企業一般沒有參加資格。即使允許中小企業參加,由于企業規模有限,競爭能力不強,一般很難拿到采購合同。為此,為了照顧中小企業,允許它們成立一個聯合體,壯大實力,在能力上可以互補,從而提高競爭能力。
供應商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因涉及的主體較多,為了保證政府采購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必要對聯合體的條件及有關要求作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主要含義如下:
1.賦予供應商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權利。
按照本法規定,即兩個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供應商的身份共同參加政府采購。
2.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本法規定的供應商條件。
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必須具備規定條件,同樣,聯合體各方也應當具備本法規定的條件,否則不能成為聯合體一方。如果涉及有資質要求的,聯合體的資格按就低不就高確定,防止聯合體以優等資質獲得采購項目,即由低級資質的參與方履行合同,以保證采購質量。
3.聯合體應當向采購人提交聯合協議。
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聯合體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聯合體各方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時,應當以書面形式向采購人提交由各方簽字的聯合協議,明確聯合體各方應承擔的工作以及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拿到采購合同后,聯合體內部發生糾紛,可以依據共同簽訂的協議予以解決。
4.聯合體各方應當共同與采購人訂閱合同并履約。
以聯合體中標或成交的,聯合體各方應當共同與采購人簽訂采購合同,不能以聯合體的一方代表其他各方與采購人簽訂合同。在履行合同時,聯合體就合同約定的事項對采購人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如果聯合體的一方違反了合同約定,采購人有權要求其中的任何一方承擔全部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聯合體的規定,對中小企業非常有利。在執行中,中小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情況,相互組成一個聯合體,還應當主動與中型企業聯合,共同參與競爭。大型企業也應主動與有特長的中小企業聯合,通過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實力,并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供應商組成政府采購聯合體的,一定要事先簽訂好聯合協議。采購人對未按規定時間提供書面聯合協議的聯合體,或者聯合協議對聯合體各方權利和義務規定不夠明確的,其投標應當作無效處理。
政府采購當事人的禁止事項
本法第二十五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當事人不得相互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應商參與競爭。供應商不得以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競爭性談判小組的組成人員、評標小組的組成人員行賄或者采取其他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或者成交。采購代理機構不得以向采購人行賄或者采取其他不正當手段謀取非法利益。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當事人不可作為的事項,如惡意串通、行賄和非法競爭等。
政府采購屬于采購人與供應商進行的一種商業*易活動,如果不加強管理,或者缺乏規范化規定,很容易受利益的引誘,滋生腐敗。同時,由于政府采購資金主要是財政性資金,不是單位自有資金,也不是個人資金,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制度作保障,否則,會對政府和社會,甚至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另外,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政府采購的當事人雖然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但需求方均為政府性機構,掌握著商業機會的分配權,因此,容易發生尋租現象。在政府采購實踐中,上述現象比較普遍,嚴重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及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必須禁止政府采購當事人的不當行為,維護公平競爭,捍衛政府采購的公正性。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了政府采購當事人的一般禁止性行為以及供應商和采購代理機構的特別禁止行為。具體規定及各自含義如下:
1.政府采購當事人不得相互串通和排斥其他供應商參與競爭。
政府采購中的當事人相互串通和排斥其他供應商的行為多種多樣。按照本法規定,下列行為應當屬于禁止之列:采購人員向某些供應商泄露標底;采購人員在報價前幫某些供應商撤換標書或者修改報價,或者泄露其他供應商的投標信息;采購人員為了使某個供應商在投標中處于優勢地位,利用行政手段或者在招標文件中制定歧視性的技術規格,排斥其他供應商;采購人員與供應商或采購代理機構串通抬、壓報價;供應商之間私下形成聯盟,抬高報價等。這些行為極易滋生腐敗,如索賄、吃回扣、行賄等,導致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因此,必須堅決予以禁止。
2.供應商不得以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或成交。
供應商是市場主體,以營利為目的,應當嚴格按照本法規定的正當渠道獲得商業機會。對不擇手段如找關系、跑路子,拉攏腐蝕直接影響政府采購合同授予的有關機構和人員的供應商和行為要堅決予以制止。為此,本法規定供應商不得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標委員會組成人員、競爭性談判小組的組成人員、詢價小組的組成人員行賄或者采取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或成交。
3.采購代理機構不得以不正當手段謀取非法利益。
本條所稱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包括取得規定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和非全額撥款的集中采購機構。這些機構的收入來源于接受采購人委托收取代理服務費和預算撥款(集中采購代理機構)。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商業機會有限,而且采購委托事務容易受到行政干預,有些代理機構為了承攬代理業務,往往會采取行賄或者服務費分成等辦法。另外,有的采購代理機構為了取得更多收入,容易出現與供應商串通的行為,通過各種方式幫助特定供應商中標,然后從中標供應商處獲利。為了規范采購代理機構的行為,保護采購當事人各方利益,本法規定采購代理機構的特別禁止性行為,即不得向采購人行賄或者采取其他不正當手段謀取非法利益。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當事人的禁止性行為的規定,旨在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和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貫徹落實,一是要靠各政府采購當事人提高認識,增強法律意識,依法開展或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二是要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三是要建立和健全政府采購的監督制約機制,尤其是要發揮廣大供應商的監督作用。四是要對違反本法規定的政府采購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加大違法的成本。
政府采購方式
本法第二十六條對政府采購方式作了規定,即政府采購方式為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和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采購主要采購方式。立法目的明確政府采購應當采取的方式。
政府采購是政府行為,各采購人為履行政府職能而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活動必須規范。首先就要規范采購方式,明確各采購方式所適用的范圍,以免在實際工作中出現隨意選用采購方式的問題,既不利于規范化管理,也不利于監督檢查。所以,明確采購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法律規定的內容。國際經驗表明,公開招標與其他采購方式相比,無論是透明度上,還是程序上,都是最富有競爭力和規范的采購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公開、公正、公平原則。該方式具有信息發布透明、選擇范圍廣、競爭范圍大、公開程度高等特點。所以,公開招標成為各國的主要采購方式。如世界銀行《貸款采購指南》把公開招標作為最能充分實現資金的經濟和效率要求的方式,要求借款國以此作為最基本的采購方式。本法充分考慮了上述特點,也將公開招標作為主要采購方式。關于采購方式,在立法期間,曾有一種意見,即競爭性談判與詢價兩種方式,在操作上有些類似,在實際工作中區別不大,建議將兩個方式合并,或將詢價采購方式去掉,只保留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經討論,專家認為,兩種方式還是有區別的,主要是適用情形不一樣,詢價的主要是統一標準化產品,通過價格確定中標,基本上不考慮其他因素。因此,本法中將兩種方式分開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包括以下含義: 1.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時,必須采用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以及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不得采用本法規定以外的方式。 2.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主要采購方式,與其他采購方式不是并行的關系。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審批公開招標以外其他采購方式以及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可以采取其他采購方式的,必須按照本法規定的適用情形選擇相應的采購方式。 3.如果采用五種特定采購方式以外的其他采購方式,必須報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條比較明確地規定了采購方式,但在執行中仍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應當將五種采購方式并行同等對待。按照本法規定,首選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二是不應當未經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而采用已經明確的五種采購方式以外的采購方式?! ?/span>
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管理
本法第二十七條對公開招標的范圍、具體數額確定的管理方式等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貨物或者服務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其具體數額標準,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國務院規定;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因特殊情況需要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的,需要在采購活動開始前獲得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
立法目的
明確公開招標的范圍,規定實行公開招標的具體數額標準。
由于政府采購項目多,品目繁雜,規模大小不一,而且需要時間也不相同,再加上地區間經濟發達水平不均衡,如果不分情況,公開招標一律采用一個標準,對一些小額采購、急需采購項目和產品提供者比較少的項目等就可能不適用,既不經濟,效率也低。再有,從規范角度講,既然明確公開招標為采購主要方式,也要晝要求采購人使用此方式,對可能出現的可以公開招標而不公開招標的現象給予有效約束,因此,有必要從法律上規定公開招標數額標準和審批管理權限。
關于工程公開招標問題,本法第四條已經作了規定,所以,本條只對貨物和服務公開招標作出規定。
具體數額標準實行由中央、地方兩級人民政府規定的管理體制,是由我國現行財政體制所決定的。政府采購是執行預算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一種重要辦法,與預算管理體制有著緊密聯系,一級政府一級預算,進而一級政府采購,所以,政府采購實行統一政策、分級管理體制。具體數額標準也正是遵守了這一管理體制,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國務院規定標準,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規定標準。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包括以下含義:
1.數額標準是界定是否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界線,此標準是強制性的,凡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都必須采取公開招標方式。
2.公開招標數額標準適用于集中采購項目,也適用于集中采購以外限額標準以上的政府采購項目。
3.公開招標數額標準,按照預算管理體制確定,屬于中央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國務院規定,屬于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采購規定。
4.達到數額標準的政府采購項目,因特殊情況需要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的,應當在采購活動開始前獲得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規定具體數額標準時,要考慮本地區采購規模、財政支出水平等實際情況。
2.縣級及縣以下政府采購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建議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規定。
縣級及縣以下政府采購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如果按規定都報上一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管理程序比較復雜,采購周期較長,效率較低,因此,縣以下如何執行此規定,建議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規定。
3.采用其他采購方式,需經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批準。
有關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審批職現,并且應當規定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其他采購方式,以避免審批中的隨意性。
公開招標規避問題
本法第二十八條對規避公開招標方式的行為作了限制規定,即采購人不得將應當以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貨物或者服務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公開招標采購。
立法目的
明確規定采購人不得以各種方式回避執行公開招標方式。
公開招標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在本法中得到了確認,采購人有義務認真遵照執行,貪污進行政府采購活動。但由于政府采購管理不盡完善,或者一些單位受小集團利益或其他驅動,甚至為實現與特定供應商串通的目的,往往將達到數額標準以上的采購項目(貨物或服務)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回避公開招標采購。所謂化整為零,是指采購人把達到法定公開招標數額的政府采購項目分割為幾個小項目,使每個項目的數額都低于法定的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以此來達到逃避公開招標采購方式的目的。除將項目化整為零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規避公開招標方式的做法,如故意拖延采購實施時間,使采用公開招標的時間難以滿足采購需求,只得采取其他采購方式。諸如此類的方法還有很多,因法律無法一一列舉,故本條用“其他任何方式”來概括。對于上述行為,世界各國和主要國際組織在本國法律或國際協議中也都明確地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如世界貿易組織的《政府采購協議》中規定,采購實體不得為逃避公開招標而分割采購合同。
為了保證所有應當以公開招標方式采購貨物和服務的項目都能做到依法公開招標采購,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現象的發生,本法有針對性地作出了本條規定,明確采購人不能規避公開招標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條規定的含義,主要是采購人不得將一個符合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項目拆成若干低于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小項目,以及其他明顯以規避公開招標為目的而逃避公開招標方式的各種行為。否則,都屬違法行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其動機和目的是判別是否屬于規避行為的主要標準。
2.原則上一年當中不得采用其他采購方式采購相同項目的品目兩次以上,否則屬于規避行為,按違反本規定處理。
3.未經批準而采用其他采購方式采購數額標準以上的品目,或者先行采用其他采購方式采購數額標準以上的品目,而后補報申請手續的,屬于違反本條規定行為。
邀請招標采購方式
本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了邀請招標采購方式及適用情形,即具有特殊性,只能從有限范圍的供應商處采購的;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政府采購項目總價值的比例過大的。
立法目的
明確規定邀請招標適用情形。
邀請招標是招標的一種方式。公開招標雖然是最能體現充分競爭和“三公原則”的采購方式,但是,正是由于最充分也造成公開招標采購方式與其他采購方式相比,存在著程序環節多,采購同期長,費用較高等缺陷。邀請招標則不僅在一定程序上能夠彌補上述缺陷,而且又能相對充分發揮招標優勢,特別是在投標供應商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作用尤其明顯。因此,邀請招標也是一種使用較普遍的政府采購方式。所謂邀請招標,也稱選擇性招標,由采購人根據供應商或承包商的資信和業績,選擇一定數目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不能少于三家),向其發出招標邀請書,邀請他們參加投標競爭,從中選定中標的供應商。這種采購方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發布信息的方式為投標邀請書;二是采購人在一定范圍內邀請供應商參加投標;三是競爭范圍有限,采購人只要向三家以上供應商發出邀請標書即可;四是招標時間大大縮短,招標費用也相對低一些;五是公開程度遜色于公開招標。
正是由于邀請招標具有上述與公開招標不同的特點,再加上我國招標投標法對此方式規定比較原則,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采用此方式的較多,產生不法行為的機會也多于公開招標。為了防止采購人過度限制供應商數量從而限制有效競爭,使這一采購方式既適用于真正需要的情形,又保證適當程度的競爭性,法律對其適用條件作出明確規定是必要的。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條規定,邀請招標只適用于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只有采購項目比較特殊,如保密項目和急需或者因高度專業性等因素使提供產品的潛在供應商數量較少,公開招標與不公開招標都不影響提供產品的供應商數量的;二是若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所需時間和費用與擬采購的項目總金額不成比例,即采購一些價值較低的采購項目,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政府采購項目總價值比例過大的情況,采購人只能通過邀請招標方式來達到經濟和效益的目的。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執行中應當注意,采用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的適用條件,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一是潛在供應商數量不多;二是考慮到采購的經濟效益。具體有以下幾點:
1.邀請招標的有效投標供應商不少于三家,否則無效。
2.除特殊原因,潛在投標供應商數量較多的,不應當采用此辦法。
3.兩個適用情形不是同時適用的關系。
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
本法第三十條規定了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及適用情形,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或者服務,可以依照本法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一)招標后沒有供應商投標或者沒有合格標的或者重新招標未能成立的;(二)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的;(三)采用招標所需時間不能滿足用戶緊急需要的;(四)不能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的。
立法目的
明確規定競爭性談判適用情形。
競爭性談判,是指采購人或代理機構通過與多家供應商(不少于三家)進行談判,最后從中確定中標供應商。在一些情況下,采購對象的性質或采購形勢的要求,公開招標方式并不是實現政府采購經濟有效目標的最佳方法,必須采用其他采購方式予以補充,其中競爭性談判采購是一種主要方法。政府采購中的談判是指采購人或代理機構和供應商就采購的條件達成一項雙方都滿意的協議的過程。與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相比,競爭性談判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評審過程也難以控制,容易導致不公正交易,甚至腐敗,因此,必須對這種采購方式的適用條件加以嚴格限制并對談判過程進行嚴格控制。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條共規定了四種情形,凡是符合這四種情形之一的貨物或者服務采購,可以依照本法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具體含義如下:
1.第一種情形的含義。
第一種情形是指,經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后,沒有供應商投標,或者有效投標供應商數量未達到法定數量,以及重新招標未能成立的。招標失敗的幾種情況:一是招標后沒有供應商投標;二是招標后有效投標供應商沒有達到法定的三家以上,或者是投標供應商達到了三家以上,但其中合格者不足三家的;三是再進行重新招標也不會有結果且重新招標不能成立的。
2.第二種情形的含義。
第二種情形是指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的,主要是指由于采購對象的技術含量和特殊性質所決定,采購人不能確定有關貨物的詳細規格,或者不能確定服務的具體要求的,如電子軟件開發與設計。
3.第三種情形的含義。
第三種情形是指由于公開招標采購周期較長,當采購人出現不可預見的因素(正當情況)急需采購時,無法按公開招標方式規定程序得到所需貨物和服務的。
4.第四種情形的含義。
第四種情形主要是指采購對象獨特而又復雜,以前不曾采購過且很少有成本信息,不能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的。
當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形時,法律允許不再使用公開招標采購方式,可以依照本法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來采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體現競爭要求,談判應保證適當的競爭,采購人應與足夠數目即不少于三家的有效供應商進行談判,以確保有效競爭。
2.談判條件不得有歧視性條款,公平對待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
3.必須是有效的供應商,有效主要是指符合采購人提出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需求,且滿足談判條件的供應商。
單一來源采購方式
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了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及適用情形,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或者服務,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采購:(一)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二)發生了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不能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的;(三)必須保證原有采購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需要從原供應商處添購,且添購資金總額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百分之十的。
立法目的
明確規定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適用情形。
單一來源采購,也稱直接采購,它是指達到了限額標準和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但所購商品的來源渠道單一,或屬專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采購項目的后續擴充和發生了不可預見緊急情況不能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等情況。該采購方式的最主要特點是沒有競爭性。
正是由于單一來源采購具有直接采購、沒有競爭的特點,使單一來源采購只同唯一的供應商簽訂合同,也就是說,采購活動處于一對一的狀態,且采購人處于主動地位。因此,在交易過程中,更容易滋生各種不規范行為和腐敗行為。所以,有必要從法律上對這種采購方式的使用規定嚴格的適用條件。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條規定了三種情形,只要符合三種情形之一的可以采用單一來源采購。
1.采購的項目只有唯一的制造商和產品提供者。
2.發生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正常因素或非歸因于采購人)不能或來不及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的。
3.第三種情形是指,就采購合同而言,在原供應商替換或擴充貨物或者服務的情況下,更換供應商會造成不兼容或不一致的困難,不能保證與原有采購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需要繼續從原供應商處添購,且添購金額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的百分之十。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采購人與供應商應當遵守本法規定的原則,在保證采購項目質量和雙方商定合理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采購。
2.唯一是基于技術、工藝或專利權護、首次制造等原因,貨物和服務只能由特定的供應商制造或提供,且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的選擇或替代的情況。
3.添購是指在原有采購項目上增加,而不是新購置一種商品。否則屬于購買另一種商品。
詢價采購方式
本法第三十二條對詢價采購方式及適用情形作出了規定,即采購的貨物規格、標準統一、現貨貨源充足且價格變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依照本法采用詢價方式采購。
立法目的
詢價采購方式,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貨比三家,這是一種相對簡單而又快速的采購方式。詢價就是采購人向有關供應商發出詢價通知書讓其報價,然后在報價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并確定最優供應商的一種采購方式。與其他采購方式相比有以下兩個明顯特征:一是邀請報價的供應商數量應至少有三家;二是只允許供應商報出不得更改的報價。這種方法,適用于采購現成的而并非按采購人要求的特定規格特別制造或提供的標準化貨物,貨源豐富且價格變化彈性不大的采購項目。
在實踐中,政府采購業務很多是通過詢價采購方式,但對詢價采購操作卻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做法,通常是將一些可以招標或者規格標準不統一的貨物也實行詢價采購方式,這里有制度規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鉆政策空子搞種種舞弊行為的現象。所以,必須要嚴格加以規范。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規定的含義主要是,貨物規格、標準統一、現貨貨源充足且價格變化幅度小的項目,可以采用詢價方式采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主要是,該條適用情形與其他采購方式適用情形不盡一致,本條所提的適用情形原則上應該一并考慮,并且適用于詢價的產品,主要是指復印紙、飯店服務等類似項目。
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與審批
根據本法第六條原則規定,第三十三條對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和審批管理作出了具體規定,即負有編制部門預算職責的部門在編制下一財政年度部門預算時,應當將該財政年度政府采購的項目及資金預算列出,報本級財政部門匯總。部門預算的審批,按預算管理權限和程序進行。
立法目的
本條主要是解決細化政府采購項目,硬化預算約束,確保政府采購按批準的預算實施。
按照本法規定,政府采購資金為財政性資金。財政性資金是通過預算進行管理的,所以,政府采購資金也必須實行預算管理。從我國預算制度改革要求看,預算不僅要完整,而且支出項目要明確具體,大型購買性支出要細化到項目。從政府采購工作看,開展采購工作的前提是,預算中有安排,并且項目具體,資金預算明確。只有這樣,才能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有的放矢地制定政府采購計劃,實施有效監督管理提供依據;便于采購人和集中采購機構有計劃地開展采購活動;為了供應商了解年度政府采購市場的規模和結構,并客觀地作出經營策略提供依據。
從國外情況看,政府采購按預算執行也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與我國的不同之外,是這些國家沒有編制專門的政府采購預算,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預算管理體制非常完善,預算編制時間長,項目細,各個采購項目都能在預算中得到反映,沒有必要再單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如美國,一個財政年度的聯邦預算編制時間,從開始編制之日到國會批準之日,長達18個月,并且聯邦各部門編制的部門預算非常詳細,國會相關的委員會對各部門預算要逐項進行論證,包括是否有必要安排以及項目預算是否準確等。最后國會批準部門預算的方式,是逐項批準,每一項形成一個撥款令,一個部門每一項撥款令的匯總,就形成了部門預算。各部門預算的匯總就形成了聯邦政府采購預算,對外公開。聯邦政府采購預算批準后,各部門按照撥款令執行。各部門預算的具體執行情況由財政部門掌握。這就是美國沒有專門的政府采購預算的原因。這種預算編制方法,周期長,計劃性強,硬化了預算約束,如果沒有國會的撥款令政府就不會安排支出,也就不會有政府采購活動。
我國的預算管理體制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編制周期短,編制項目比較粗,不夠細化。在這種預算編制和審批制度下,項目不具體,預算不準確,預算執行的隨意性較大。反映到政府采購上,就出現了無預算采購、重復采購、盲目采購等現象,政府采購工作也因項目不明確,缺乏計劃性,難以全面推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預算編制方法改革勢在必行。為此,財政部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大的領導下,從1998年開始了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推選編制部門預算,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已經實行部門預算改革的,在2000年的部門預算中增加了政府采購預算內容;未實行部門預算改革的,要單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截至目前,我國推行部門預算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逐步為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入開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但仍然難以滿足全面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推動。為此,本法第三十三條專門作出了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十三條是第六條規定的具體化。本條有四個要點,一是本條規定是政府采購程序的第一個環節。二是部門和單位在編制的下一財政年度部門預算中,應當將政府采購的項目及資金預算列出,并報本級財政部門。三是部門預算的審批按預算管理權限和程序進行,而不是單獨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審批程序。四是經批準的部門預算才是政府采購執行的依據。
理解本法規定的含義,要重點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部門預算的實施有利于明確和細化政府采購項目。
與傳統預算相比,主要特點有,一是收支范圍全面。一個部門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的各項收和支出都必須納入預算,全面反映一個部門的年度財政收支情況。二是分類科學。在支出方面,將一個部門的支出分為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工資支出單獨反映。三是支出項目要求細化。所以,部門預算能夠較為具體地反映一個部門的支出情況,包括政府采購項目,有利于提高預算分配和預算執行的透明度,科學安排和使用財政性資金。
我國部門預算改革從1998年開始在中央單位試點,截至目前已在中央單位全面推行,部分省級地區已經開始進行試點,有的地區已經在省級前段時間全面推行,市縣一級還未開展這項工作。根據改革目標,今后各級政府都要全面推行這一制度。
2.政府采購預算編審程序。
政府采購預算沒有單獨編審程序,政府采購項目確立的過程,是隨著部門預算的編審程序而完成的。
部門預算的編制程序全國基本上是一致的。以中央為例,中央單位下一財政年度部門預算編制,從本財政年度的第三季度就開始準備,國務院先就預算編制原則、支出重點等問題下發一個財政年度預算編制通知,財政部根據國務院通知部署預算編制工作(稱為“一下”)。各部門根據財政部的具體部署組織本部門的預算編制工作,匯總后報財政部審核(稱為“一上”)。財政部對各部門預算進行審核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財力等情況,核定部門預算支出控制數,要求各部門按照支出控制數調整預算(稱為“二下”)。各部門根據財政部下達的支出控制數,按照優先順序,調整支出項目,使部門預算的總支出不得突破控制數,最后將調整后的部門預算上報財政部(稱為“二上”)。財政部對各部門調整后的部門預算進行匯總,并作進一步審核后,形成預算草案上報國務院批準,并提交3月份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后,由財政部在一個月內批復到各部門執行。各部門接到財政部批復的部門預算后,將具體預算批復到各基礎預算單位。
3.政府采購項目要在部門預算中詳細列明。
這是第三十三條規定的核心內容。按照該條規定,各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凡是屬于本法規定的政府采購項目,無論是項目支出項目還是基本支出項目,都要在部門預算的相關科目中詳細列明,包括項目具體名稱和預算等事項。人大批準了部門預算,也就批準了其中的政府采購預算。只有經人大批準的采購項目,才能開展采購活動。
4.中央單位的政府采購預算。
財政部從1999年開始,在中央單位部門預算中增加政府采購內容。具體做法是,在部門預算表中增加了一張“政府采購預算表”,表中列明的政府采購范圍分為三大類,一是100萬元以上的專項采購項目;二是500萬元以上的新開工工程項目;三是計算機、小汽車、復印機、鍋爐和電梯等五項經常性購買項目。各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時,要將部門支出預算中,符合上述三類條件的采購項目分別在政府采購預算表中單列出來,并相應填報各自的預算(包括財政預算、預算外及配套的其他資金)、計量單位、規?;驍盗?、主要技術指標、開工竣工或最遲投入使用的日期等事項。政府采購預算隨部門預算一并報財政部審核。財政部在批復部門預算時,也一并批復政府采購預算。
從2001年開始,財政部規定,政府采購預算由各部門在“二上”時編報,目的是減少部門的工作量,保證政府采購預算編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在預算編制期間,各部門“一上”的預算反映的是各部門的支出需求,并非確定的預算,還需要根據部門支出控制數進行較大的調整,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意義不大。支出控制數限制了各部門可使用的資金總量,各部門在資金總量內安排的支出項目,一般會獲得通過,列入政府采購預算中的采購項目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依法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工作。
我國現行規范預算管理的基本法是預算法,但預算法中沒有關于編制部門預算規定。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既為我國推行部門預算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也是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法律依據。各級人民政府及財政部門可以依據本法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通過加大推行部門預算的力度和部門預算改革的進程,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工作。
2.各級財政部門的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要積極配合預算編制管理機構的工作。
從預算編制的整體性講,編制政府采預算也是預算管理的一部分,屬于預算編制機構的職能,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只是負責政府采購預算有關編制內容、編制政策要求等工作。為此,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與預算編制機構要分清職能,各負其責。在部門預算編制期間,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要及時提出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建議和具體需求,做好各部門政府采購預算的審核工作,提出批復政府采購預算的意見。政府采購管理機構還應當將收集的采購合同有關數據報送預算編制機構,供其在審核部門預算有關定額預算時參考。
3.要注意區分政府采購預算與部門預算、政府采購預算與政府采購計劃之間的關系。
政府采購預算不是獨立的預算體系,而是部門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從中央單位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情況看,一些部門和單位誤以為政府采購預算,是財政部在部門預算之外另給部門的一筆支出預算,于是在政府采購預算表中編列了許多沒有資金保證的采購項目。這一點值得地方財政部門注意,一定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政府采購計劃是財政部門對政府采購預算執行實施管理的一種方式。政府采購計劃對列入政府采購預算中的采購項目,在采購組織實施形式、采購方式、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范圍、政府采購預算的補報及政府采購項目的調整程序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目的是指導政府采購預算的執行。目前,一些地區對政府采購預算和政府采購計劃存在界定不清的情況,出現了以預算代替計劃或者以計劃代替預算的現象。本法出臺后,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和政府采購計劃的形式和內容,全國要統一。
邀請招標中邀請對象的選擇
本法第三十四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貨物或者服務項目采取邀請招標方式采購的,采購人應當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中,通過隨機方式選擇三家以上的供應商,向其發出投標邀請書。
立法目的
要求采購人在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時,要按照公開、公正和公平原則選擇應當邀請的供應商,從而規范邀請招標行為。
首先,要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對邀請招標作出規定。按照國際通行規定和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招標一般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對這兩種招標方式,國際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由于公開招標從程序和操作方式上能夠充分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透明原則,是公認的最簡單、最省錢、最能體現政府采購優越性的采購方式,因而,無論是在世界各國還是國際性組織都作為主要采購方式廣為施行。邀請招標雖然也是招標和政府采購方式之一,但由于邀請招標帶有限制性,不利于充分競爭,而且一旦操作不當,容易出現舞弊行為等缺陷,因此,限制邀請招標的使用,同時嚴格規定其適用條件,只有采購復雜的采購項目時才允許使用。限制使用邀請招標還有一個原因是,邀請招標比公開招標的操作性復雜,對專業人員的要求更高,采購周期更長。據意大利財政部提供的資料,意大利和歐盟受指令規范的采購項目,公開招標的成本一般為3 000萬里拉(約15 000美元),邀請招標的成本平均為1億里拉(約50 000美元)。公開招標的周期相對較短,一般為87-97天。邀請招標的周期較長,一般為112-122天。
國際上,邀請招標的程序原則上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公開招標方式供應商資格標,第二階段邀請通過資格預審的所有供應商前來投標。根據歐盟有關《政府采購指令》和WTO《政府采購協議》規定,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的,要在政府指定媒體上公告選擇這一采購方式的原因。如果原因不成立,必須改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中的中標結果也要在指定媒體上公告。
其次,我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也迫切需要完善對邀請招標的管理。我國頒布的招標投標法中,對邀請招標的規定很少,尤其是對邀請招標中邀請對象的選擇未作出明確規定。這給招標實踐工作帶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使人們產生錯誤理解,認為邀請招標是公開招標的一種簡化方式,約束力相對于公開招標來講要低。只要采用這種方式,并且任意邀請三家以上供應商就行。正因如此,在實施過程中,招標單位以種種理由回避公開招標采購方式,選擇邀請招標方式。自招標投法實施以來,邀請招標成為主流的招標采購方式,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假招標、人情標、串通投標等,招標質量得不到保證,資金使用效益不高,腐敗現象較為普遍,社會各界強烈呼吁對邀請招標方式中邀請對象選擇進行規范。
關于邀請招標中邀請對象的選擇問題,在整個立法期間,始終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本法應當按照國際慣例,嚴格邀請招標程序,尤其是對邀請對象的選擇作出具體規定,即通過招資格標方式隨機確定邀請對象。一種意見認為,邀請招標是招標方式之一,應當受招標投標法規范,即使這種方式存在問題,也應當通過修訂招標投標方式加以完善??紤]到政府采購的特殊性,本法采納了第一種意見。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要重點抓住以下兩點:
1.適用范圍是政府采購的貨物和服務項目,不包括工程項目。
采購人采購貨物和服務項目時,如果經批準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的,選擇邀請對象要執行本法規定。鑒于工程招標受招標投標法規范,工程采購項目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的,其邀請對象的選擇方法首選要執行招標投標法的規定,也可以按本條規定執行。
2.選擇邀請對象的方法。
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要確定供應商的資格條件。這里的供應商的資格條件與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必須具備的條件不是同一個概念,是指除具備第二十二條規定條件外,參加特定采購項目必須具備的特別條件,如大型網絡系統的開發和維護,需要開發專業人才和維護能力等。二是供應商是否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需要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進行確定。本法中未明確這一規定,但實際上存在這一要求,即在執行中,要公開、公平、公正地確定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只能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否則,競爭就不充分,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歧視行為。三是通過隨機方式確定邀請投標的供應商。隨機方式是指按照事先規定的程序從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的供應商中任意選出不少于三家(包括三家)供應商作為邀請對象,不得人為指定。對通過資格審查的供應商是否應當全部接受邀請參加投標,本法未作出強制規定,由采購人視具體情況決定。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各級財政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格把握選擇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的審批關。
本法出臺以后,受觀念和認識的影響,一些采購人可能依然以各種理由要求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為此,各級財政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按照本法規定的適用條件嚴格審核,凡是產品品種豐富、具備提供貨物或者服務的供應商數量充足的采購項目,原則都要采取公開招標方式。對于特殊的采購項目,確實是采取公開招標無法實現采購目標的項目,可以實行采取邀請招標采購方式。
2.要對邀請招標程序實行嚴格監督管理。
要嚴格執行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的規定,要防止通過制定歧視性條款進行資格預選,確保資格預選工作公正、公平和公開。要制定規范的隨機選擇邀請對象的程序,逐步實現電子化機選方式,減少人為挑選或指定行為。
3.要進一步明確邀請招標的適用條件。
本法對邀請招標的適用條件規定不夠明確,操作性不強,國務院和財政部將在依本法制定的相關實施細則或制度中,就邀請招標的適用條件以及招標投標的其他有關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在此之前,各級政府或財政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作出進一步明確邀請招標的適用條件。
投標截止日期
本法第三十五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貨物和服務項目實行招標采購方式采購的,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
立法目的
要求采購人或集中采購機構必須為投標人提交投標書留有最低限度的時間,確保投標人及時對其采購意向作出響應,避免因時間過短或者過長而組采購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投標截止日期是指將招標文件發出之日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的時間,國際上一般稱為“等標期”。規定合理的投標截止日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是體現公開、公正和公平的需要。根據國際通行做法,采購人應當最大限度地促進供應商參與并鼓勵競爭。規定投標截止日期,目的是使所有潛在的投標人能夠盡可能地獲得采購信息,同時,也給投標人較為充足的時間做投標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編制投標文件。招標是在一個較大范圍內進行的,供應商又比較分散,獲取招標信息有一個時間過程。投標截止日期不足,容易造成信息披露不充分,組外地供應商作出標反應的時間太短,不利于供應商客觀、合理地制作投標文件,影響招標質量,而且還容易帶有歧視傾向,客觀上造成機會的不均等和不公平。
第二,是東路采購人需求,提高采購效率的需要。采購人為滿足職能需要而進行政府采購,如果投標截止日期過長,或者說將等待時間設置過長,就會拖延采購周期,影響采購人的采購需求。所以,投標截止日期一般要考慮供應商的準備要求,也要考慮采購人加快工作進程的需要,二者要有效地結合。
第三,是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結果。關于投標截止日期對于公開招標的重要性,國際上有關國際組織政府采購規則和各國法律大多對此都有規定。就一般情況規定是,WTO《政府采購協議》規定,投標截止日期不少于40天,緊急情況可以縮短到不少于10天。歐盟《政府采購指令》則根據不同情況規定為36-52天,緊急情況可縮短到15天。還有,投標截止日期與政府采購市場是否開放有關。如果政府采購市場已經對外開放,期限就應規定得長一些,因為采購信息傳遞給外國供應商需要時間。
從我國情況看,招標投標法規定,招標投標的截止日期不少于20天,如果不考慮我國政府采購市場尚未對外開放,我國投標截止日期與國際通行規定相比,時間偏長??陀^上講,我國的招標投標法主要是偏重工程采購的規范,在我國這樣一個大國和工程本身的技術要求看,投標截止日期為20天,有其合理性。但對于貨物和服務采購來說,就顯得太長,很不合理。與工程采購相比,貨物有服務采購項目都比較簡單,供應商完成投標文件工作量不大,所需的時間也不是太長。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采購單位盡量回避公開招標,主要原因就是投標時間太長,難以滿足或者影響了采購人的采購之需。即使采取公開招標采購方式,不遵守20天投標截止日期規定的現象也非常普遍。正是由于現行招標投標法規定的投標截止日期太長,增加了推行公開招標的難度,也影響了政府采購制度的聲譽。
根據本法立法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政府采購法縮短貨物和服務采購的投標截止日期。但在起草期間存在較大分歧,焦點是如何與招標投標法銜接。因意見難以統一,所以本法規定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的投標截止日期,仍然維持招標投標法的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非常明確,即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采取招標方式采購的(包括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其投標截止日期不得少于二十日,否則屬違反法律規定。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的投標截止日期沒有反映出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的特點,也沒有像國際慣例那樣作出必要的彈性規定,在執行中會遇到一定的難度。但在執行中應把握以下幾點:
1.在國務院未作出另行規定之前,要嚴格按照本法規定執行。
這就要求政府采購各有關方面要事先做好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工作,增強采購的計劃性,提前做好采購準備工作,避免出現因工作計劃不周或人為拖延時間而造成不必要的緊急采購。
2.投標截止日期具有強制性,不得隨意調整。
除特殊情況或國家另有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調整投標截止日期。采購人或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擅自縮短投標截止日期,要依法予以處理。
3.要研究并給予政府采購投標截止日期必要的靈活性。
財政部在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或規章時,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在政府采購實施細則中,應當根據國際慣例,允許在特殊情形下,適當縮短投標截止日期,但要限定最短期限。
廢標
本法第三十六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在招標采購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廢標:(一)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二)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的;(三)投標人的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四)因重大變故,采購任務取消的。廢標后,采購人應當將廢標理由通知所有投標人。
立法目的
主要是明確招標不成功的處理方式。所謂廢標是指在招標采購活動中,由于投標供應商不足法律規定的數量,采購當事人有違法違規行為或其他影響招標采購結果公平公正的,采購活動因國家政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無法進行的等情況,經過一定程序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后,對于已進行的招標予以廢除,已確定中標人的,中標無效。
招標是確定采購對象的一種方式,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都能順利進行。但在實踐中,由于受到一些主觀或者客觀因素影響,使招標活動無法繼續進行的現象也時而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采取廢標、重新招標或者采購取其他采購方式等措施。對所有投標人的報價超過采購預算或者標的的,也有通過談判讓投標人降低價格的做法。
由于我國招標投標法沒有規定廢標情形,所以,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只要采取招標方式,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必須進行下去。否則,就屬于違法行為。在法律規定不能全面反映招標活動的情況下,一旦發生招標失敗情形,如只有兩家供應商參加投標等,采購人就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由此發生的糾紛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予以處理,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政府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規定的廢標,不是對某一投標人的投標不合格而作無效標處理,而是針對整修招標活動的,廢止的是正在進行的投標活動。
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在招標活動中,出現下列四種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廢標。
1.有效投標人不足三家。
有效投標人是指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供應商或者符合投標文件規定并作出實質性響應的供應商。有效投標人不足三家,就沒有達到采用招標采購方式的基本要求,表明競爭性不強,難以實現招標目標。
2.采購的公正性受到影響。
在采購活動中,有可能發生下列情形:采購人與供應商為排擠其他供應商而串通;供應商之間相互串通,哄抬價格或者排擠其他供應商;招標文件明顯有歧視性條款;招標活動受到了外界強烈干擾等。上述這些情形破壞了招標要求的公正、公平的環境,如果繼續下去,將嚴重損害有關當事人的利益。
3.投標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
本法第六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購項目不得突破預算額度。換句話說,就是批準的政府采購項目預算是采購支付的最高限額。一旦各投標人的報價都超過了采購預算,表明投標人的要價超過了采購人的支付能力,采購人不能簽訂采購合同,為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應停止招標活動。
4.采購任務取消。
政府采購項目一經確立,原則上講必須開展,不能取消。但在特定情況下,已經確立的采購項目或者已經開始招標的采購項目,必須取消。根據采購實踐情況看,這些特定情況包括:因國家經濟政策調整,壓縮支出等政策因素,取消了原定的采購項目。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控制經濟過熱,就取消或者暫停了許多在建工程項目。再如,某些配套資金項目,涉及部分融資,在招標過程中采購人得知融資部分不能到位等。
招標項目廢標后,采購人應當將廢標原因及時通知所有的投標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關于廢標的規定,是為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要防止采購人濫用廢標權。因此,廢標決定必須嚴格按照本法規定執行,做到慎重、準確。凡是不屬于或者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情形,不能采取廢標處理。對發現超越本法規定情形采取廢標措施的,要責令有關采購人撤銷廢標決定,繼續招標評標,同時建議有關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查處。
為了使廢標措施使用得當準確,對比較重大的采購項目廢標決定,應當報經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具體操作辦法將實施細則或財政部有關規章中作出規定。
廢標后的處理
本法第三十七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廢標后,除采購任務取消情形外,應當重新組織招標;需要采取其他方式采購的,應當在采購活動開始前獲得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政府有關部門批準。
立法目的
規定招標項目廢標后的處理方法。
廢標是因為招標失敗,招標失敗表明了采購人沒有成功地確定需要的采購對象,預期的招標目標沒有實現。那么,采購人在廢標后,如何后新確定采購對象,成為本法規定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我國政府采購實踐中,曾出現過廢標情況,但采購人通常是隨意改用其他方式繼續開展采購活動,供應商反映較大。為此,本法專門對此作出了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終止采購。
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廢標情形中,涉及采購任務取消的,為采購活動的終結,不得再行開展。
2.重新招標。
因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在其他三種廢標情形下廢標的采購項目,采購應當重新組織招標。廢標并不意味著招標方式有問題,有可能是采購人確定供應商的資格條件過于苛刻,或者采購標準定得過高,還有可能是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投標供應商數量不夠等。因此,采購人應當根據廢標的具體原因,重新調整供應商的資格條件,或者調整采購需求,重新制定招標文件,繼續開展招標活動。對于因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的,違法違規者將受到懲罰(包括取消投標資格等)。與招標文件沒有關系的廢標,更應當重新組織招標。
3.經批準后采取其他采購方式。
廢標后再進行采購的,如果因招標方式不適宜確實需要采取招標以外其他采購方式的,應當事先獲得地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或者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準。本法此條所稱的政府有關部門是指國務院文件規定的對招標活動負有監督職責的部門。如果這些部門有廢標后采取其他采購方式要獲得其批準的規定,應當從其規定。同時,按照本法理解,縣市級以下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本級政府采購人在廢標后需要采取其他采購方式的,沒有審批權,應報上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審批。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采購人要根據廢標原因認真做好招標文件的修改工作,盡快按照重新確定的方式開展招標工作。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處理違法違規者,督促采購人重新組織招標工作??h市級以下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雖然沒有審批采購人選擇招標以外采購方式的職能,但屬于由上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審批的采購項目,應當預先對采購人關于改變采購方式的申請進行審核,提出意見。
由于第三十七條規定的廢標后審批招標以外其他采購方式的機構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政府采購有關部門,但對這兩類部門在審批的程序、方式和范圍上各自職責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和現行有關規定,分清職責,制定出有關報批工作規定,為采購人的報批工作提供便利。
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程序
本法第三十八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的,應當遵循下列程序:(一)成立談判小組。談判小組由采購人的代表和有關專家共三個以上的單數組成,其中專家的人數不得少于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二)制定談判文件。談判文件應當明確談判程序、談判內容、合同草案的條款以及評標成交的標準等事項。(三)確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名單。談判小組從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名單中確定不少于三家的供應商參加談判,并向其提供談判文件。(四)談判。談判小組所有成員與單一供應商分別進行談判。在談判中,談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與談判有關的其他供應商的技術資料、價格和其他信息。談判文件有實質性變動的,談判小組應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五)確定成交供應商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最后報價,采購人根據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原則,從談判小組提出的成交候選人中確定成交供應商,并將結果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未成交的供應商。
立法目的
規定競爭性談判的組織方式和采購程序。
競爭性談判是政府采購方式之一,在國際上也廣泛流行,如美國、歐盟的政府采購法律或指令中,都規定了這種采購方式。
從國外一些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看,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與招標采購方式一樣,都規定了相應的程序,使其在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下,規范地開展。采取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也應該按要求在指定媒體上公告采取這種采購方式的原因及執行結果。
為推動政府采購改革,財政部在1999年4月頒布的《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中,也將競爭性談判規定為我國政府采購的采購方式之一,但未明確具體程序。在實踐中,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逐漸成為普遍使用的采購方式這一,因無章可循,執行程序不夠規范,采購過程缺乏透明度,隨意性較大,給政府采購制度帶來了一定的社會負面影響,亟待規范。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主要含義,是明確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必須遵循的基本程序,即采取競爭性談判方式的,要按照下列五個步驟執行:
1.成立談判小組。
符合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采購項目,一般采購金額較大,具有技術復雜、性質特殊和不確定性等特點,需要由一支專業隊伍組織采購活動。為此,法律規定要成立一個談判小組,小組成員由采購人代表和有關專家三個以上的單數組成,其中專家人數不得少于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
2.制定談判文件。
競爭性談判雖然與招標是兩種不同的采購方式,但基本要求相同。采取招標采購方式的,要事先制定招標文件,同樣,采取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也要在談判活動開始前制定談判文件。在談判文件中規定好下列事項:談判的具體程序,如談判輪次及每個輪次的談判重點;擬談判的內容,包括技術規格、價格、服務等;合同草案,包括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履約期限和方式、資金支付要求、驗收標準等;評定成交的標準(類似招標文件中規定的評標標準),明確談判小組應當考慮的具體因素及相關要求等。
3.確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
談判小組首先要規定參加談判的供應商資格條件,然后從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名單中確定并邀請不少于三家的供應商參加談判。在給供應商發出談判邀請時要提供談判文件,作為供應商是否參加談判決定時的參考依據。
4.開展談判。
在談判活動中,為了維護談判的公平和公正,談判小組成員要作為一個集體與單個供應商分別談判。談判的任何一方或者談判小組成員不得透露與談判有關的其他供應商的資料、價格和其他信息。在談判小組與各供應商進行了相同輪次的談判后,為了更好地實現采購目標,談判小組可以修改談判文件,但涉及實質性變動的,要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供應商收到修改談判文件的通知后,可以決定是否繼續參加談判活動。
5.確定成交供應商。
基本程序是,談判小組在談判結束后,要求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的報價應當作無效處理。談判小組要按照談判文件規定的評定標準,對供應商提交的報價進行評審,確定成交候選人名單報采購人。采購人從成交候選人名單中按照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原則確定成交供應商,并將結果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未成交供應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對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程序規定,總的來說是原則性的,其中有許多問題未予明確,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如專家的資格條件、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如何形成談判的輪次要求、成交結果是否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指定媒體上公告等。再如,按照本法規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不得少于三家,如果開始談判時供應商超過了三家,由于談判文件作了實質性修改,有些供應商退出了談判,一旦繼續談判的供應商不足三家時,談判是否應當繼續進行,本法未作出規定。這些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國務院或財政部將另行作出規定。但在作出具體規定之前,采購人進行競爭性談判,一定要選好專家,談判小組要周密地制定談判文件,并盡量邀請更多的供應商參加談判,增強競爭性??傊?,采取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要注意提高談判效率,保證采購質量。
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程序
本法第三十九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的,采購人與供應商應當遵循本法規定的原則,在保證采購項目質量和雙方商定合理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采購。
立法目的
規定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程序。
單一來源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采購方式。這種采購方式的適用條件非常特殊,不具備競爭性,因而都沒有對其采購程序作出規定。
在本法起草期間,起草組對是否規定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程序進行了多次討論,最后一致認為規定具體程序確有一定困難,但對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的,應當從法律上給予必要的約束。因此,本法第三十九條對單一來源采購方式提出一些基本管理要求,未直接作出程序性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主要是規定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具體包括:
1.遵循的原則。
采購人與供應商應當堅持本法第三條規定的“政府采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開展采購。單一來源采購是政府采購方式之一,盡管有其特殊性和缺乏競爭,但仍然要盡可能地遵循這些原則。
2.保證采購質量。
政府采購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政府機關履行行政事務的效果,因此,保證采購質量非常重要。雖然單一來源采購供貨渠道單一但也要考慮采購產品的質量,否則實行單一來源政府采購本身就沒有意義。
3.價格合理。
單一來源采購雖然缺乏競爭性,但也要按照物有所值原則與供應商進行協商,本著互利原則,合理確定價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除發生了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外,采購人應當盡量避免采購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如果采購對象確實特殊,確有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進行采購的必要,應當深入了解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性能和成本,以便有效地與供應商就價格問題進行協商,盡量減少采購支出。
詢價采購方式的程序
本法第四十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取詢價采購方式采購的,應當遵循下列程序:(一)成立詢價小組。詢價小組采購人代表和有關專家共三人以上的單數組成,其中專家的人數不得少于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詢價小組應當對采購項目的價格構成和評定成交的標準等事項作出規定。(二)確定被詢價的供應商名單。詢價小組根據采購需求,從符合相慶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名單中確定不少于三家的供應商,并向其發出詢價通知書讓其報價。(三)詢價。詢價小組要求被詢價的供應商一次報出不得更改的價格。(四)確定成交供應商。采購人根據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原則確定成交供應商,并將結果通知所有被詢價的未成交的供應商。
立法目的
規定詢價采購方式的程序。
詢價是政府采購的方式之一,由于缺乏程序性規定,操作上隨意性很大。在實踐中,采取詢價采購方式的,往往由一個或幾個人完成全部活動。在被詢價供應商的選擇上,有的憑感覺,有的憑關系,缺乏統一標準。在詢價時,有通過電話、傳真方式的,也有直接談判的。在這些情況下,詢價效果難以保證,也容易產生腐敗。因此,也應當像競爭性談判和單一來源采購方式一樣,對詢價采購方式的程序作出規定,以規范詢價采購行為。
本法規定的含義
主要是對詢價采購的基本程序作出規定,即采取詢價采購方式的,必須按照下列程序執行:
1.成立詢價小組。
適合詢價的貨物主要是簡單標準的貨物,在目前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必須對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合格產品進行詢價,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和質量不合格產品不得列入詢價范圍。為此,法律規定要成立一個不少于三人以上單數的詢價小組,小組成員有采購人代表,還要有專家,其中專家應占詢價小組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詢價小組在開始詢價采購前,要確定下列事項:采購項目的價格內涵,如要求供應商的報價是指貨物本身售價還是應當包括運費、安裝調試費、售后服務費等;評定成交供慶商的標準,如是以價格最低成交還是綜合評審成交。
2.確定被詢價供應商名單。
詢價小組首先要根據采購需求,制定被詢價供應商的資格條件,重點考察供貨品種、信譽、售后服務網點等。然后根據資格條件確定被詢價供應商名單,并以公平的方式從中選擇三家以上供應商作為被詢價對象。最后向這些供應商發出詢價通知書。通知書中應當吉東明采購需求、價格構成、評定成交供應商的標準、報價截止時間等事項。
3.詢價。
按照本法規定,被詢價的供應商只能一次性報價,報價提交給詢價小組后,不得更改。
4.確定成交供應商。
詢價小組完成詢價工作后,要形成詢價報告,提交給采購人,由采購人確定成交供應商。采購人在確定成交供應商時,必須嚴格執行事先確定的成交供應商評定標準。采購人確定成交供應商后,要將結果通知所有被詢價的未成交供應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規定的詢價采購程序中,與競爭性談判程序一樣,有許多問題未予明確。例如,被詢價的供應商的報價方式,是否接受電話報價或者傳真報價等。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明確。
從本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詢價采購方式適用條件看,采購人完全可以采取公開招標采購方式開展采購活動,既有利于增強競爭性,還可以保證其規范性。
在詢價采購中,被詢價的供應商在確定報價時,一定要慎重,因為價格是一次性報價,沒有更改機會。
履約驗收
本法第四十一條對此作同了規定,即采購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組織對供應商履約的驗收。大型或者復雜的采購項目,應當邀請國家認可的質量檢測機構參加驗收工作。驗收方成員應當在驗收書上簽字,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立法目的
規定政府采購項目應當對履約情況組織驗收工作。
履約驗收是對供應商履行合同情況的檢查和審核,是檢驗采購質量的關鍵環節。做好驗收工作,可以檢驗供應商的履約能力和信譽。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根據合同相關條款規定,及時處理,從而保護采購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普遍存在重供應商的確定和購買行為、國履約驗收的現象,雖然采購人在合同訂立前和購買行為、輕履約驗收的現象,雖然采購人在合同訂立前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沒有把好驗收關,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履約結果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情況時有發生,給采購人造成一定損失,更為嚴重的損害了公共利益。為此,本法要對此作出規定,強化采購人的驗收意識,保證采購質量。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主要含義:一是驗收是政府采購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二是驗收工作要由采購人來組織進行。三是驗收方人員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理解法律規定的含義,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要組織好驗收工作。
采購人要指定驗收人員,全權負責驗收簽字工作。采購人將采購事務委托采購代理機構承辦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委托代理協議的規定,代理采購人組織驗收。
2.大型或者復雜的采購項目應請專業機構參加驗收。
政府采購項目很多,有大型項目也有小型項目,有復雜的項目也有簡單的項目。采購人在組織驗收時,應當根據采購項目的具體情況及驗收能力,開展驗收工作。在通常情況下,大型或者復雜的采購項目,對驗收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為了增強驗收能力,開展驗收工作。在通常情況下,大型或者復雜的采購項目,對驗收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為了增強驗收能力,采購人應當邀請經過國家認可的專業檢測機構很多,各行各業都有這類機構,如建設部門認定的工程管理機構、國家質量檢測部門認定的檢測機構等。按照本法規定,如果請專業檢測機構參加驗收,采購人或者受其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仍然為驗收方。
3.驗收方的權利與義務。
驗收方對供應商的履約進行驗收,最后要將驗收情況在驗收書上如實說明,并親筆簽字。驗收方要對自己的驗收意見負責,如果驗收意見與事實不符,損害采購人或者供應商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相慶的法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驗收是政府采購程序的一部分,是保證采購質量的有效措施,采購人應當給予高度重視,依法組織驗收工作。參與驗收人員要客觀公正地提出驗收意見,不得搞假驗收,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供應商要按照合同約定履約,如果發現有以劣充優、偷工減料的行為,同樣會受到應有的處罰。情節嚴重的,還要被列入不良供應商名單。
采購文件保存
本法第四十二條對此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政府采購項目每項采購活動的采購文件應當妥善保存,不得偽造、變造、隱匿或者銷毀。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為從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采購文件包括活動記錄、采購預算、招標文件、投標文件、評標標準、評估報告、定標文件、合同文件、驗收證明、質疑答復、投訴處理決定及其他有關文件、資料。采購活動記錄至少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采購項目類別、名稱;(二)采購項目預算、資金構成和合同價格;(三)采購方式,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的,應當載明原因;(四)邀請和選擇供應商的條件及原因;(五)評標標準及確定中標人的原因;(六)廢標的原因;(七)采用招標以外采購方式的相應記載。
立法目的
規定采購文件的保存要求及采購文件的構成,為日后接受監督檢查、處理投訴查閱等做好基礎性管理工作。
采購文件是反映采購活動過程及各項決策的記錄,完整妥善地保存采購文件,可以為政府采購的統計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接受監督檢查、處理糾紛等項工作提供客觀依據。保存采購文件是國際通行做法,如WTO《政府采購協議》規定,各締約方采購機構應當將反映采購活動文件保存三年,目的是便于做好統計工作,以及在供慶商提出投訴時向有關機構提供證據。
我國自推行政府采購制度以來,財政部門規定部分采購文件實行備案管理,如招標文件、評標報告、采購合同等,但在實踐中未按規定執行的情況非常普遍。當前,絕大多數采購人沒有相對固定的采購機構和采購人員,具體采購活動通常是由單位內部不同的機構和人員分別組織開展,采購事務并非這些機構和人員的日常工作,對現行有關規定不夠了解,采購文件沒能及時報財政部門備案,也沒有進行妥善管理。有的采購人甚至在采購活動結束后,就自行將采購文件進行處理,如銷毀等。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的實際情況,在本法立法期間,起草組認為,要依法規定采購人完整保存采購文件的義務和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主要含義:一是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保存采購文件的義務。二是規定采購文件應當客觀、完整地保存。三是規定采購文件保存的期限。四是規定采購文件的構成。五是規定采購活動記錄的內容。
理解本法規定的含義,要把握以下幾點:
1.保存采購文件的主體。
根據本法規定,有義務保存采購文件的主體是指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其中,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包括集中采購機構和本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社會中介機構。這些主體在每項采購活動結束后,應當對涉及該采購項目所有的已經形成的采購文件進行妥善保存,不得隱匿或者自行銷毀。采購文件慶當如實保存,不得偽造和變造。如果在采購過程中,應當形成采購文件卻因客觀原因沒有形成的,應當如實記錄??傊?,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保存的采購文件,要做到完整和真實可靠。
2.保存采購文件的期限。
根據本法規定,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為從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采購活動的結束,表明采購人已經獲得了其需要的采購對象,但采購事件和交易行為并未終結。經常出現的情況有,一是采購活動中潛在的問題一般是在采購完成后才暴露,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二是已經發生的問題需要予以解決,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時間要視解決方式而異,如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審理時間較長并具有不確定性。三是供應商履約情況有待實踐檢驗,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或者未履行有關承諾,采購人有可能要退貨或者換貨。發生糾紛的,還可能打官司或者申請仲裁。采購文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直接證據。因此,本法規定采購文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直接證據。因此,本法規定采購文件保存的期限至少為十五年。規模大、價值高、性能復雜的采購項目,采購文件保存的時間應當更長一些。
3.采購文件的構成。
采購文件是指反映采購活動各類文書的總稱。根據本法規定,應當依法保存的采購文件包括: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對采購活動的有關記錄,財政部門對該采購項目批復的采購預算或計劃,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發售的招標文件,供應商提交的投標文件,評標委員會采用的評標標準,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撰寫的評估報告,采購人或者集中采購機構簽署的定標文件,采購人或者集中采購機構與供應商簽訂的合同文本,驗收方提交的驗收報告,對供應商質疑的答復意見,有關部門作出的投訴決定等。按照本法規定,采購文件還包括其他有關文件、資料,如采購人或者集中采購機構制定的關于招標文件修改、補充材料,采購人與采購代理機構簽訂的委托代理協議書等。
4.采購活動記錄內容。
采購活動記錄是指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在采購活動結束后撰寫的采購活動情況報告。根據本法規定,采購活動記錄中至少應當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采購項目類別、名稱。即要求說明本采購項目是貨物、服務還是工程類別的項目,并完整表述具體項目名稱。二是采購項目的資金安排和合同價格。要求載明采購項目的預算總額,資金來源以衣最后確定的合同價格。三是采購方式。要求說明該項目實際采取的采購方式。沒有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的,要說明選擇其他采購方式的原因。四是邀請和選擇供應商的條件及原因。沒有采取公開招標采購方式的,要說明邀請供應商應當具備的資格及原因。五是評標標準及確定中標人的原因。要求說明該采購項目采用的評標標準和確定中標人的理由。六是廢標的原因。如果該采購項目在執行中出現過廢標情況,應當說明廢標的理由。七是采取招標以外采購方式的相應記載。如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人員構成情況,談判或者詢價過程等。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法實施后,采購文件的收集、保存將成為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一項經常性工作。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在執行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專人負責。
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安排或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采購文件的收集和保存采購文件,并提供采購文件保存場所及必要的設備。
2.要保證采購文件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要建立采購文件檔案管理制度,全面保存每項采購活動的采購文件。要加強采購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調換、遺失、損壞等情況的發生。采購文件中的供應商投標文件,因涉及供應商的商業機密,沒有得到有關方面的許可,不得對外提供。
3.要及時做好采購文件的積累工作。
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內部具體開展采購活動的單位,在開展每項采購活動期間,要按本法規定的采購文件及采購記錄要求,注意及時收集、編寫采購文件或者記錄。每完成一個采購項目,及時將采購文件進行整理,交內部有關機構保存。不能等到年終統一整理,否則容易丟失資料,難以保證采購文件的完整性。
4.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要高度重視采購文件的保存工作,接受財政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未按本法規定保存采購文件的,將會受到嚴厲懲罰。按照本法第七十六條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適用
本法第四十三條對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以合同方式約定。采購人可以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表其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由采購代理機構以采購人名義簽訂合同的,應當提交采購人的授權委托書,作為合同附件。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合同應當適用的法律,在此基礎上明確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約定權利與義務的原則及方式、委托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要求。
政府采購合同適用什么法律,關鍵在于確定政府采購合同的性質。在本法起草過程中,對于政府采購合同的性質問題,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政府采購合同是一種公法性質的行政合同。其理由是,政府采購合同具有不同于普通民事合同的特殊規則和法律效果,主要再現在采購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特殊權利和相應的特殊法律救濟手段上。在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當終止合同有利于公眾的利益時,政府有權終止合同,這在美國被稱為“政府便利的終止?!闭鲇诠怖娑K止政府采購合同雖不受違約責任懲罰,但必須補償供應商因此受到的損失。另一種意見認為,政府采購本身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在采購合同訂立過程中,不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購銷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政府采購合同一般應作為民事合同?;谡少徎顒拥男袨樘卣?,并且從更充分地體現公正、公平原則考慮,本法采納了后一種意見,確認政府采購合同為民事合同,應當適用合同法。但是,由于政府采購資金屬于財政性資金,采購的目的是為了公共事務,政府采購還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抑制腐敗等功能,因此,政府采購合同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據此,本法在明確適用合同法的前提下,對政府采購合同訂立、效力、變更、終止等有關特殊問題作出了必要的規定。
在明確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的基礎上,本法相應明確,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以合同方式約定;采購人可以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表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由采購代理機構以采購人名義簽訂合同的,應當提交采購人的授權委托書,作為合同附件。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四十三條關于政府采購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
這是在確定政府采購合同為民事合同的前提下,對政府采購合同適用法律問題所作的概括性的原則規定。也就是說,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在政府采購合同的訂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變更、合同終止、違約責任等方面,必須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執行。合同法于1999年3月15日由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它是規范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簽訂、履行民事合同的基本法律。政府采購合同作為一種民事合同,自然應當適用合同法。
2.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以合同方式約定。
合同法規定,民事合同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由此可見,平等、自愿是民事合同當事人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采購人和供應商也必須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以合同方式約定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3.采購人可以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表采購的甲方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由采購代理機構受采購人委托代其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應當提交采購人的授權委托書,作為合同附件。本法規定,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代理采購,也可以委托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辦理政府采購事宜。既然采購人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和其他采購代理機構辦理采購事宜,采購人也就可以按照合同法關于“當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的規定,依法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和其他采購代理機構代表其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但是,必須要注意一點,就是采購代理機構接受采購人委托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不能以代理機構名義簽訂,而必須以采購人名義簽訂。同時,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時,應當提交采購人的受權委托書,作為合同附件。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適用法律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合同管理與執行須受合同法約束,除了本法另有規定的,都必須執行合同法。
2.采購人與供應商享有自愿訂立政府采購合同的權利,并不等于采購人與供應商在訂立時完全具有隨意性。
在合同訂立過程中雙方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但在中標、成交供應商依法確定以后,雙方必須依法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政府采購合同只能由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集中采購機構和其他采購代理機構無權自行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集中采購機構和其他采購代理采購即使受采購人委托代理其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也只能在取得采購人的授權委托書后以采購人名義簽訂合同,并且應當提交采購人的授權委托書,作為合同附件。
政府采購合同的形式
本法第四十四條對政府采購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別規定,即政府采購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立法目的
確定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立法強調合同自由,合同采用什么形式,由當事人決定,一般不加以干涉。但是,政府采購活動具有很強的公共性質,政府采購合同不完全等同于一和般的民事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宜采用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因此,本法對政府采購合同的形式作出特別限定,要求采用書面形式。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形式的規定,含義非常明確,即政府采購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所謂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形式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訂立政府采購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采用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訂立的政府采購合同,者是無效的。
2.訂立政府采購合同時,具體采用何種書面形式,本法并未明確,有待國務院及財政部作出具體規定。
實踐中可能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書面形式,一般應采用合同書的形式訂立,也不排除采用其他書面形式訂立。如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的,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要在合同成立之前簽訂確認書。
政府采購合同的必備條款
本法第四十五條對政府采購合同必備條款的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即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政府采購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
立法目的
明確由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政府采購合同的必備條款作出規定。一般來說,合同由當事人自愿簽訂,合同的內容也應當由當事人約定。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內容一般包括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但是,采購人在開展政府采購活動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法定的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不能隨心所欲。因此,政府采購合同的主要內容,也就不能像一般民事合同那樣由采購人與供應商隨意確定,其主要內容必須有所限制?;谏鲜鲈?,本法對政府采購合同的主要內容作出了特殊規定,要求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政府采購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必備條款問題的規定,含義比較明確,即要求財政部會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對政府采購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作出具體規定。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必備條款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采購人與供應商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其內容應當包括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必須具備的條款,否則,雙方所簽訂的合同無效。根據本法的規定,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政府采購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并會同制定政府采購合同的示范文本。
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期限
本法第四十六條對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期限作出了具體規定,即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中標、成交通知書對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采購人改變中標、成交結果的,或者中標、成交供應商放棄中標、成交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具體期限,以及中標、成交通知書的法律效力。
按照本法的規定,采購人采購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自行采購,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或者經過資格認定的其他采購代理機構在委托范圍內代理采購。在采購人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理采購以后,采購代理機構就會根據采購人的委托,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辦理有關政府采購事宜,包括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但是,采購代理機構并沒有與中標、成交供應商自行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權利,政府采購合同要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以后,由采購人負責簽訂或者授權采購代理機構代其簽訂。即使是自行采購,采購人也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完成中標、成交供應商的確定工作,并向其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因此,無論是代理采購還是自行采購,政府采購合同都要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簽訂。這樣,客觀上就需要確定政府采購合同的期限,本法對此應當作出特別規定。同時,基于中標、成交通知書在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中的重要性,本法也對中標、成交通知書的法律效力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期限等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采購人與供應商都需要有一段準備時間,特別是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理采購,采購人更需要一定的時間對采購代理機構送交的有關采購文件進行研究、熟悉。當然,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時間也不能沒有限制。根據本法的規定,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只是采購人和供應商對采購結果的書面確認,有關事項在采購文件中都已具體確定,因此,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必須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2.中標、成交通知書對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均具有法律效力。
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采購人改變中標、成交結果的,或者中標、成交供應商放棄中標、成交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在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中,無論采用何種采購方式,執行什么樣的采購程序,最后都必須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并要書面通知供應商,因此,中標、成交通知書應當具有十分嚴肅的法律效力。按照本法的規定,中標、成交供應商一旦依法確定,中標、成交通知書對采購人和中標、成交供應商都具有法律約束力。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采購人不得改變中標、成交結果,中標、成交供應商也不應當放棄中標、成交項目,否則,就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期限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采購人授權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其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本法關于簽訂政府采購合同期限等方面的規定,同樣適用于受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即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中標、成交供應商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2.采購人在委托代理協議中明確授權采購代理機構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中標、成交供應商一旦依法確定,采購人就不能改變中標、成交結果,只能按照中標、成交結果,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政府采購合同的備案
本法第四十七條對政府采購合同的備案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即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采購人應當將合同副本報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合同如何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政府采購合同是依法開展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獲得結果的書面記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是否按照規定采用法定的采購方式,是否執行法定的采購程序,政府采購是否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等,在政府采購合同中都有所表現,因此,政府采購合同是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督的重要依據。同時,采購人與中標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后,要按照合同約定和政府采購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向同級財政部門申請撥付應當支付給供應商的價款或報酬,因此,政府采購合同也是各級財政部門審核撥付政府采購資金的重要依據。為了加強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有利于財政部門及時調度和審核撥付政府資金,本法規定了政府采購合同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備案。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備案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應當將政府采購合同副本報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我國實行分稅制的財政管理體制,一級政府設立一級預算,政府采購也相應地分級進行,各級政府采購活動受本級政府的財政部門及有關部門監督,各級政府采購資金相應由本級財政部門負責撥付。采購人在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以后,要按照預 算隸屬關系,將合同副本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同時,有些合同副本還要報同級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備案。這里所說的其他有關部門,是指依照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主要包括經貿、水利、交通、鐵道、發航、信息產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
2.政府采購合同的備案應當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進行。
政府采購合同的備案,要有一定的準備時間,本法根據實際情況,規定了備案期限為七個工作日,不包括法定的節假日。采購人要按照本法的規定,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進行備案。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備案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合同的備案工作由采購人負責。
無論是采購人直接與供應商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還是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以采購人名義代其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都要由采購人負責報同級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2.所有政府采購合同在簽訂后都要向同級財政部門備案,向同級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報適備案的合同范圍,按照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
3.采購人在辦理備案時,不僅要報送政府采購合同副本的文本,也要考慮報送與合同有關的其他采購文件和資料。
政府采購合同的分包履行
本法第四十八條對政府采購合同的分包履行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即經采購人同意,中標、成交供應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的,中標、成交供應商就采購項目和分包項目向采購人負責,分包供應商就分包項目承擔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合同是否可以采取分包方式履行以及分包履行合同中的責任如何承擔。
中標、成交供應商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后,就應當接受合同的約束,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但是,中標、成交供應商在履行政府采購合同中,對完成其中的某些部分工作不一定具備優勢,將該部分工作交給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的第三人完成,可以使合同得到更加有效的履行,對采購人來說也更加有利。因此,需要明確政府采購合同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同時,在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后,中標、成交供應商對于分包項目不能推卸責任,分包供應商對分包項目也要承擔相應責任?;谏鲜銮闆r,本法對此作出了具體規定,允許中標、成交供應商采用分包方式履行合同,要求中標、成交供應商就采購項目和分包項目承擔責任,分包供應商就分包項目承擔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經采購人同意,中標、成交供應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
中標、成交供應商取得中標、成交資格,表明其整體條件符合要求,但并不表明中標、成交供應商對采購項目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最強的優勢。中標、成交供應商履行政府采購合同時,可以將自己不具優勢的部分采購項目,交給具有更強優勢的其他供應商履行。根據本法的規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但是,中標、成交供應商必須與采購人進行協商,在經采購人同意后,才能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這里所說的分包方式履行合同,是指中標、成交供應商將自己在合同中的一部分權利和義務轉讓給其他供應商,由受讓供應商負責履行。
2.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的,中標、成交供應商就采購項目和分包項目向采購人負責,分包供應商就分包項目承擔責任。
政府采購合同依法可以分包履行,并不改變中標、成交供應商的政府采購合同主體資格,中標、成交供應商必須就采購項目的全部包括分包項目,向采購人承擔責任。同時,分包供應商接受分包項目后,也要接受中標、成交供應商與采購人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的約束,但是,分包供應商只需要就其分包項目承擔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合同的分包履行必須經過采購人同意。
未經采購人同意,中標、成交供應商不得擅自采用分包方式履行合同。
2.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不等于政府采購合同全部轉讓。
根據本法的規定,中標、成交供慶商可以將采購項目的部分項目轉讓組分包供應商履行。但是,政府采購合同是根據依法確定的中標、成交結果簽訂的,中標、成交供應商不得將全部采購項目或者采購項目中的主體或關鍵性項目轉讓給其他供應商。因此,政府采購合同分包履行并不等于政府采購合同的全部轉讓。
政府采購補充合同
本法第四十九條對政府采購補充合同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即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采購人需追加與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的,在不改變合同其他條款的前提下,可以與供應商協商簽訂補充合同,但所有補充合同的采購金額不得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的百分之十。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是否可以簽訂補充合同以及補充合同的最高限額。
對采購人來說,需要采購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往往具有很強的重復性。在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采購人要采購與原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如果重新按照采購程序進行采購,可能會與實際工作的要不相適應,也會增加采購成本,降低采購效率,因此,有必要明確采購人需要采購與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的,可以與供應商簽訂補充合同。但是,在簽訂補充合同時,不能改變原合同的其他條款,而且,對補充合同的金額也需要適當限制?;谝陨峡紤],本法對政府采購補充合同問題作出了專門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補充合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采購人需追加與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的,在不改變合同其他條款的前提下,可以與供應商協商簽訂補充合同。
采購人需要追加與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可以與供應商協商簽訂補充合同。但是,前提條件是政府采購合同正在履行,如果合同已經履行完畢,采購人就不能再與供應商簽訂補充合同。補充合同的標的必須與原合同標的相同,除了數量和金額改變以外,不得改變原合同的其他條款。
2.所有補充合同的采購金額不得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的百分之十。
采購人需要追加與原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多次需要,因此,實踐中可能會出現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多次簽訂補充合同的情況。但是,無論簽訂多少次補充合同,所有補充合同的累計采購金額,不得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的百分之十。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補充合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補充合同,也必須按照本法的規定采用書面形式。采購人自簽訂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應當將補充合同的副本報同級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備案。
政府采購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
本法第五十條對政府采購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即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政府采購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的原則和條件以及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后責任如何承擔。
政府采購合同雖然是一種民事合同,由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簽訂。但是,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依據是經過法定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確定的中標、成交結果,這個結果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能非法改變?;谡少徍贤奶厥庑?,必須禁止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同時,在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由于采購人或者供應商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可能會導致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情況的發生。在這種情況發生后,政府采購合同就不能繼續履行,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如果上述情況是由于采購人或者供應商的原因造成的,因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谝陨峡紤],本法對政府采購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
這是政府采購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的任何一方,都無權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在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如果沒有出現繼續履行合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雙方即使協商一致,也不得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
2.政府采購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
這是采購人和供應商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無論什么原因,一旦出現政府采購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采購人和供應商雙方都有義務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
3.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造成政府采購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因,既可能出自采購人,也可能出自供應商,無論出自哪一方,只要因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就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合同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由采購人和供應商依法決定。
在本法起草過程中,對政府采購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由誰決定的問題,存在著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由政府采購合同雙方當事人決定,另一種意見主張由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批準。經過研究,本法采納了前一種意見,即要求在政府采購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雙方當事人應當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當然,作為法定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各級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政府采購合同的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實施監督。
2.變更、中止或者終止政府采購合同,采購人與供應商當協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自行作出決定。
政府采購活動事項的詢問
本法第五十一條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詢問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有疑問的,可以向采購人提出詢問,采購人應當及時作出答復,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立法目的
明確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有疑問的,是否可以提出詢問。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往往處在主動地位,而供應商則相對比較被動。采購人發布的采購信息包括采購的對象、采購的標準、供應商的準入條件、實行的采購方式等多項因素。這些因素有的可能比較簡單;有的可能不夠清晰;有的在采購實施過程中,采購人的一些做法不夠透明;中標、成交有了結果后,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參加采購的供應商不能及時了解整個有關政府采購信息和情況。在上述各種情況發生后,基于供應商的被動角色,就有可能對供應商產生不利影響。從維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賦予供應商以詢問權就顯得很有必要。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五十一條關于政府采購活動事項詢問問題的規定,含義非常明確,即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有疑問的,可以向采購人提出詢問,采購人應當及時作出答復,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由于代理機構是受采購人委托進行采購,是委托代理關系,所以,詢問對象為采購人,而不是采購代理機構。如果詢問超過供應商自身內容,或者涉及其他供應商的商業秘密,采購人有權不予答復。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活動事項詢問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所有供應商都可以享有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進行詢問的權利。
只要這個供應商對政府采購事項有疑問,就可以不受約束地向采購人提出詢問。
2.對于任何供應商的詢問,采購人必須及時作出答復,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雖然法律未對采購人答復供應商詢問的時限作出明確規定,采購人也應當自覺地、盡快地答復。
3.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提出詢問以及采購人作出答復的方式,法律沒有規定,實際操作中,既可以采取書面方式,也可以采取口頭方式。
4.法律對采購人答復供應商詢問沒有明確時限要求,法律責任中也未對采購人不及時答復作出相應懲處規定,并不意味著采購人可以隨意對待供應商的詢問。
采購人應當從保證政府采購活動正常進行、樹立自身良好形象、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的高度,重視并認真回答供應商的詢問,并及時、準確、實事求是地做好答復工作,對供應商提出的不合理問題,甚至涉及商業秘密的,也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理解工作。
政府采購活動事項質疑的提出
本法第五十二條對供應商如何就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提出質疑問題作出了規定,即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采購人提出質疑。
立法目的
明確供應商提出質疑的范圍、條件、時限和形式。
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事項可以提出質疑,是體現供應商知情權和監督權的一項重要規定。為了充分保障供應商正確行使這項權利,同時也防止供應商不適當地使用質疑的權利,對供應商提出質疑的條件和范圍、時限和形式,需要作出明確的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五十二條關于供應商就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提出質疑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質疑的范圍。
政府采購活動事項范圍很廣,供應商對這些事項如有疑問,都可以進行詢問。但是,供應商如要提出質疑,就必須按照本法規定執行和接受約束,供應商也應當承擔質疑的相關責任,否則,就會給政府采購活動進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擾。按照本法規定,供應商提出質疑的范圍,只包括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以及中標、成交結果等三個方面的事項。這些事項,對于供應商來說至關重要,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受到供應商的高度重視。因此,本法將提出質疑的范圍限制在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以及中標、成交結果內,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對有效、及時解決爭議比較有利。
2.質疑的條件。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供應商可能會比較隨意地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等事項,向采購人提出質疑。如果沒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就會使采購人承擔過重的工作量。因此,本法規定,供應商提出質疑,就必須有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和理由。如果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與質疑供應商沒有關系,或者供應商沒有提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與理由,供應商不宜提出質疑;同事同理,采購人可以不受理這種情況的質疑。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質疑是供應商的一項法定權利,只要符合規定條件,即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就可以向采購人提出質疑。
3.質疑的時限。
政府采購活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供應商如果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就應當及時提出質疑。否則,就可能給采購過程的連續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本法規定,供應商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向采購人提出質疑。否則,采購人可以不接受質疑。
4.質疑的形式。
按照本法規定,供應商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提出質疑,必須采用書面形式。供應商如采用口頭形式提出質疑,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采購人可不予書面答復。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供應商就政府采購活動事項提出質疑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采購人不得拒絕答復供應商依法提出的質疑。
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無論是政府采購活動正在進行,還是政府采購活動結束以后,都可以依法向采購人提出質疑,采購人不得以采購活動正在進行或者已經結束等理由拒絕答復供應商的質疑。
2.供應商提出質疑的環節,應當是供應商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
3.供應商提出質疑時,要注意在有效時間內提出,超過法律規定時間,將會影響質疑答復工作。
對供應商質疑的答復
本法第五十三條對采購人答復供應商質疑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應當在收到供應商的書面質疑后七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并以書面形式通知質疑供應商和其他有關供應商,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對供應商提出質疑進行答復的時限、形式及答復內容的要求,以提高和規范處理質疑的辦事效率和行為。
采購人收到供應商提出的書面質疑后,應當及時研究答復。如果采購人對此拖拖拉拉,不及時進行研究,更不想及時作出答復,或者敷衍了事,不僅會延緩問題的解決,甚至會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影響采購活動的順利進行。答復供應商的質疑,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也是采購過程中的正常管理環節,采購人必須認對街,不能口頭上敷衍了事,而應當以書面形式正式答復。同時,政府采購活動中會涉及采購人、供應商的各種不宜公開的商業秘密,采購人在其作出的書面答復中應當回避。如果答復中涉及了不宜公開的商業秘密,將會對采購活動產生不良影響,也會損害其他供應商的權益。因此,有必要對采購人答復供應商的時限、形式和答復內容的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
本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五十三條關于采購人答復供應商質疑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應當在收到供應商的書面質疑后七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采購人面對的供應商較多,供應商提出質疑的事項可能比較復雜,在供應商提出書面質疑后,采購人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研究,提出答復意見。但是,采購人研究答復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此,本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確定了采購人在收到供應商的書面質疑后七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2.采購人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答復,并通知質疑供應商和其他有關供應商。
及時對供應商提出的質疑作出答復,是采購人應盡的義務。采購人只有形成正式的書面答復意見,才能表明自己已經履行了法定義務。同時,由于在一項政府采購活動中有多個供應商參加,采購人對質疑供應商所提質疑事項作出的答復,很可能既關系到質疑供應商,也涉及參加這一采購活動的其他有關供應商。因此,采購人的書面答復,不僅應當通知質疑供應商,也要通知其他有關供應商。
3.采購人在其作出的書面答復中,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政府采購在具體采購時是一種交易行為,在這個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采購人和供應商的一些商業秘密。采購人如果將這些商業秘密予以公開,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本法明確要求采購人的答復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答復供應商質疑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供應商提出質疑的事項是否合理,采購人都應當認真對待,按時以書面形式作出答復,不能以供應商提出的事項不合理等理由而置之不理。
對比較復雜的質疑事項,采購人可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后,再予以答復。
口頭答復,包括電話答復,都不符合本法規定的答復規定,其答復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詢問和質疑的處理
本法五十四條對采購人委托采購代理機構開展的采購活動如何質疑和答復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委托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供應商可以向采購機構提出詢問或者質疑,采購代理機構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就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內的事項作出答復。
立法目的
明確對通過代理機構進行采購的活動如何質疑,以及代理機構對供應商提出的詢問和質疑進行代理的義務和權限。
按照本法第二章的有關規定,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級政府采購項目組織集中采購的需要設立的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自行采購,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代理采購。采購人可以委托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辦理政府采購事宜。無論是集中采購機構還是其他采購代理機構,都不屬于采購人,而是根據其與采購人簽訂的委托代理協議,在采購人委托的范圍內政府采購事宜的采購代理機構。這些采購代理機構在采購活動中,必須在依法確定的委托代理事項范圍內,享受委托代理協議中約定的權利,履行委托代理協議中約定的義務,不能越權行事。
但是,采購代理機構在采購活動中,具體輸有關的采購事項,如制作和公布采購文件,參與和組織采購過程中諸多環節的操作工作,向供應商通知中標和成交結果等。作為采購人的代理機構,往往直接面向供應商。在這種情況下,采購人對其已經委托采購代理機構辦理的采購事項的具體細節,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甚至可能完全不了解和掌握。如果供應商對采購代理機構承辦的采購活動事項有疑問的,或者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不能直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詢問或者質疑,而只能向采購人提出,無疑會給采購人增加不必要的困難和負擔,也會對供應商及時得到答復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賦予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提出的詢問或者質疑作出答復的職責,非常必要,本法對此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代理機構負責答復供應商詢問和質疑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委托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供應商可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詢問或者質疑,采購代理機構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作出相應答復。
采購代理機構一旦接受采購人的委托辦理采購事宜,就開始以采購人名義對外從事采購活動,并與供應商直接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就可以直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詢問和質疑。采購代理機構在收到供應商的詢問后,應當及時作出答復,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對于供應商提出的質疑,采購代理機構也應當在收到書面質疑后七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答復,并通知質疑供應商和其他有關供應商,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2.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提出的詢問和質疑,必須就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內的事項作出答復。
采購代理機構在接受采購人的委托辦理采購事宜時,與采購人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在采購活動中的權限要受委托權限的限制。因此,采購代理機構在對供應商提出的詢問或者質疑作出答復時,只限于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內的事項,至于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以外的事項,仍然應當由采購人負責答復。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代理機構負責答復供應商詢問和質疑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采購代理機構對于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內的事項,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答復供應商。
2.采購代理機構對于采購人委托授權范圍以外的事項,不能擅自作出答復。
如果供應商提出口頭詢問,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告知供應商向采購人提出;如果供應商提出書面詢問或者書面質疑,采購代理機構應當負責及時轉送采購人答復,并通知供應商,不得無故將書面詢問和書面質疑退回供應商。
質疑供應商的投訴
本法第五十五條對質疑供應商投訴的問題作了規定,即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后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所謂答復期滿,是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收到供應商書面質疑后的七個工作日已經到期,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仍然沒有作出答復。
立法目的
明確質疑供應商在質疑階段無法解決問題時,采取進一步投訴的條件和時限。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參加采購的供應商如果能順利成為中標者或者成交人,就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成了合作伙伴;如果不能成為中標者或成交人,就有可能因有非正常原因與采購人、采購代理夢見產生糾紛。尤其是供應商在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得不到及時、正確處理的情況下,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立的情緒就會明顯增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既可能出自供應商本身,也可能出自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當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提出的質疑作出的答復不能令質疑供應商信服,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答復質疑供應商,使供應商的權益沒有得到保障時,就需要為質疑供應商繼續提供一個公正、迅速解決問題的救濟途徑,以使供應商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當然,提供這樣一個救濟途徑可以有多種選擇。從國際上來看,有的國家和地區由財政部門負責處理,有的國家和地區由獨立的采購仲裁機構負責處理,也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則由地方法院負責裁決。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各級財政部門作為下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參與具體的政府采購活動,處于比較中立的地位,完全有條件和能力處理政府采購活動中產生的糾紛和問題?;谝陨峡紤],本法對供應商提出投訴的有關問題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作出了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質疑供應商投訴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進入投訴程序,即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
供應商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般都會及時作出答復。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可能會在答復中避重就輕,致使供應商不能得到滿意的答復,或者會未按照規定的時間作出答復。在這種情況下,質疑供應商就可以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
2.質疑供應商的投訴,應當在答復期滿后十五個工作日內提出。
供應商提出質疑的事項,對其權益的影響有輕有重。對于一般影響的事項,經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答復后,供應商可能不再提出異議。對于有較為嚴重影響的事項,如果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作出的答復不能令其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逾期不作出答復,供應商就可以提出投訴。由于進入投訴程序后,其處理時間一般要比質疑時間相對長一些,因此,供應商在提出投訴前,也需要慎重考慮權衡。為此,本法規定質疑供應商提出投訴的時間為答復期滿后十五個工作日。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質疑供應商投訴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供應商投訴的事項僅限于可以提出質疑的事項范圍內,即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
2.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必須先向采購人提出書面質疑。
質疑供應商只有在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情況下,才能提出投訴。
3.供應商只能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的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不可能越級投訴,也不可以向其他部門投訴。
4.要注意投訴有效時間。
如果超過答復期滿后十五個工作日,其投訴應視為無效,不應受理。
投訴的處理
本法第五十六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理質疑供應商投訴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后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并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投訴事項的時限和形式。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收到供應商的投訴后,需要組織人員對投訴事項的有關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取證、審查和核實,以查明事實真相,在此基礎上,依法作出處理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過程中,還可能會遇到各種復雜情況,有的投訴事項涉及的問題可能非常重大,如果研究處理時間過短,則不利于問題的慎重解決;如果處理的時間過長,也不利于政府采購活動的正常進行和供應商權益的保護。同時,處理投訴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工作,不能只作口頭答復。因此,本法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投訴處理決定的時間和形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理質疑供應商投訴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后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
處理投訴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質疑供應商提出投訴以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慎重作出處理決定。在處理過程中,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能久拖不辦,應當本著實事求是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區分投訴的不同情況,盡快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后,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對投訴處理的結果既涉及投訴人,也會涉及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投訴處理決定后,必須同時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有關的當事人。這里所稱的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既包括對供應商質疑作出答復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也包括與投訴事項有關的其他供應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下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理質疑供應商投訴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為監督政府采購活動的政府采購機關,要充分聽取投訴人和其他有關方面的意見,公正對待所有當事人,不能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所偏向,也不能偏向供應商。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規范的投訴處理工作程序,要注意集中研究決定,遇重大事項時,應當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研究,確保決定準確無誤。
投訴處理期間采購活動的暫停
本法第五十七條對投訴處理期間暫停采購活動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但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投訴事項處理期間可以暫停采購活動以及暫停采購活動的最長時間。
供應商就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以后,不滿意質疑答復或者逾期未得到答復,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和證據,如果再繼續采購活動,就可能因投訴事項使其供應商或采購人權益受到很大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實行采購活動暫停制度顯得很有必要。但是,采購活動必須講求效率,不能無限期停止。因此,本法在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暫停采購活動的同時,明確規定了暫停采購活動的最長期限。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投訴處理期間暫停采購活動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
這里所稱的具體情況,往往非常復雜,不同投訴事項,不同的采購環節,情況都不可能一樣。比如,采購人在公布的招標文件中規定供應商的特定條件,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直接導致一部分供應商不能參加采購活動;采購人在采購過程中沒有采用招標文件中公布的采購方式進行采購,招標采購中應予廢標的而沒有廢標,采用競爭性談判、詢價方式采購沒有遵循法定的程序等,導致一部分供應商的權益受損;采購人不依法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從而使得依法供應商當中標、成交的供應商失去中標、成交資格,等等。上述各種情況的出現,都會使投訴人的權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損害。但這些情況不能在法律中一一列出,因此,只有賦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暫停采購中以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決定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天。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雖然可以視具體情況暫停采購活動,但也不可以無限期暫停。因此本法規定了最長暫停時間為三十天。
3.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暫停采購活動,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采購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投訴處理期間暫停采購活動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決定暫停采購活動時,不能隨意行使甚至濫用暫停采購的權力,應當全面考慮采購人、投訴人和其他供應商等各個方面的權益。
2.暫停采購活動的三十天為最長時間,應當連續計算,包括節假日。
供應商不服投訴處理決定的救濟
本法第五十八條對供應商不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尋求行政和司法救濟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立法目的
明確投訴人不服投訴處理決定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投訴人的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是一項具體行政行為,法律并沒有規定這種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成為最終裁決。因此,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通過行政和司法救濟途徑依法尋求救濟。按照本法規定,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投訴處理決定如有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投訴人有權依法向其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也有權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供應商不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處理決定的救濟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投訴人可以自收到投訴處理決定之日起六十日內,向該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上一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如果投訴處理決定是由財政部作出的,投訴人應當向財政部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受理,對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決定予以受理的,應當及時進行審查、研究,提出處理意見,在自受理申請之日(即收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維持、撤銷、變更原投訴處理決定或者確認原投訴處理決定違法的行政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2.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投訴人不服投訴處理決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收到投訴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投訴處理決定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提出。如果投訴處理決定是由財政部作出的,投訴人應當向財政部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后,經審查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一經立案,人民法院將及時進行審理,并根據不同情況,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分別作出維持、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原投訴處理決定的第一審判決。投訴人對第一審判決不服,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一般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供應商不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處理決定的救濟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投訴人可以依法先行申請行政復議。
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投訴決定如有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先行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投訴處理決定如有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處理的,也可以不經過復議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投訴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向作出投訴處理決定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
接受復議申請的人民政府或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應當依法作出復議決定。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職責和主要內容
本法第五十九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職責和主要內容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及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是:(一)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二)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三)政府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職責和主要內容。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擬訂和執行政府采購政策、審批政府采購預算和計劃,擬訂集中采購目錄、限額標準和公開招標數額標準,指導政府采購業務、監督檢查各項政府采購活動,負有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和集中采購機構監督管理的重大職責,等等。監督管理部門履行職責的狀況,對于保證法律正確實施至關重要。同時,也要確保監督管理部門不超越法律規定的職責,影響正常工作開展。因此,本法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加強監督檢查的重點提出了要求,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檢查,應當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檢查,既包括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也包括對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尤其要對集中采購機構加強檢查。也就是說,凡是涉及政府采購活動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都必須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理。但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加強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范圍廣,內容多,法律中不能一一作出規定。本法采用列舉的辦法,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作出了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職責和主要內容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及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監督檢查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span>1)監督檢查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政府采購法是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基本法律,圍繞政府采購法的貫徹實施,國務院將制定有關實施辦法,財政部以及地方人大、政府也要制定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其他具體辦法。在政府采購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適用招標投標、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所有與政府采購有關的法律制度是否得到全面、正確執行,都會對政府采購活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的全面監督檢查。
?。?/span>2)監督檢查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按照法律規定的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實施采購,是貫徹政府采購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的重要基礎?;谀壳暗默F實情況,不按照規定的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實施采購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序地存在。比如采購人對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對應當實行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項目擅自采用競爭性談判等其他方式采購,在采用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方式采購中不完全遵循法定程序等等,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的嚴肅性、公正性,損害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供應商的合法權益。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必須重點抓好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span>3)監督檢查政府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采購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較高的專業技能,是有效遏制采購中的腐敗行為、提高政府采購的質量和效益、保證政府采購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和關鍵。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雖然會對采購人員加強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其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制約,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往往不可能完全符合采購工作的需要。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制定采購人員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的具體標準和要求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對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監督檢查。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職責和主要內容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對所有政府采購當事人進行監督檢查。
本法明確了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并不是指只能對集中采購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對其他政府采購當事人就不需要加強監督檢查。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檢查。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實施監督檢查中,主要應當關注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政府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其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求以及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界定
本法第六十條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求以及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界定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設置集中采購機構,不得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
立法目的
明確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以衣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以建立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和集中采購機構負有監督管理的重要職責。如果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設置集中采購機構,直接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集監督者和操作者于一身,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難以保證公正地開展各項采購活動,也無法公平地處理投訴等事項和處理政府采購中的違法違紀行為,真正履行監督職能。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在管理體制上、運行機制上既要有聯系,又要相對分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和參與政府采購項目中有關商業性活動的現象應當被禁止。同時,集中采購代理機構是政府設立的事業單位,屬于服務性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根據法律規定接受采購人委托辦理集中采購目錄規定的事項,為采購人提供服務,這種委托關系是法律規定,具有強制性,所以,集中采購代理機構同時又是政府采購事項的具體承辦者,代表政府和采購人與供應商直接進行采購聯系。因此,集中采購代理機構應當真正成為獨立的采購服務機構,為政府所有采購人服務,不應當與任何行政機關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求以及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的關系辦公室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設置集中采購機構,不得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
自1996年實行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試點以來,各地陸續設立了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和執行機構(集中采購機構),到2000年,各地政府采購機構建設已基本完成。在已經成立的政府集中采購機構中,絕大多數都是政府設立并掛靠在財政部門內部。在改革初期,由財政部門管理集中采購機構,有利于推動改革的進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這種管理體制的弊端日趨明顯,既不利于集中采購機構的專業化發展,也不利于發揮財政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管理作用,不能形成相互制約的運行機制。為此,本法明確規定了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設置集中采購機構,不得參與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
2.集中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
集中采購代理機構是政府設立的為一級政府中所有采購人服務的專門機構,不是為哪個部門服務的機構,并且它的職能是代表所有單位的采購人與供應商進行交易,所以,慶當客觀、公開地履行職責。如果集中采購機構隸屬于有關行政機構,或者與行政機關存在其他利益上的聯系,容易在客觀上存在利用與行政機關的特殊關系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可能性,有違政府采購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為此,本法明確規定了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就是指該機構無主管部門,上級主管就是政府,這就為保證集中采購代理機構獨立履行職責、有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監督職能、維護良好的政府采購市場秩序、有效制止腐敗,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求以及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界定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向個問題:
1.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要求。
按照本法的規定,今后凡是掛靠在財政部門的集中采購機構和掛靠在其他部門的集中采購機構,都要依法律規定進行改革。需要繼續設立的,也必須符合本法的有關規定。但是,清理整頓的步驟和辦法,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執行。
2.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界定。
基于本法有關采購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的規定,除了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設置集中采購機構以外,其他任何政府部門也不能設立集中采購機構(不包括部門為本系統集中采購而經政府批準設立的采購機構)。
3.采購代理機構的業務要相對獨立。
該機構的業務要相對獨立,要在規定的范圍內開展采購活動,并接受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考核和檢查。
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管理
本法第六十一條對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管理部門作出了規定,即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采購活動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并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經辦采購的人員與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
立法目的
明確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防止各種不規范行為和集中腐敗現象的發生。
集中采購機構是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級政府采購項目組織集中采購的需要批準設立的非營利事業法人,根據采購人的委托代理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這是集中采購機構的法定職責和義務。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要充分利用其職業條件,做到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采購的效率更高、采購的質量更加優良,而且應當提供更為良好的服務。要保證集中采購機構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全面符合上述要求,并防止出現“大集中大腐敗”現象,就需要大力加強對集中采購機構的全方位監督。對于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除了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等外部監督外,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至關重要。為此,本法規定了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管理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包括諸多方面的內容,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在集中采購機構內部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這不僅是順應政府采購活動正常高效進行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措施。
2.集中采購機構采購活動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并相互監督、相互制約。
集中采購機構必須明確、合理地制定政府采購活動的決策和執行程序,并使決策和執行兩套程序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決策程序中不能包含執行程序,更不能以執行程序代替決策程序。
3.集中采購機構經辦采購的人員與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
政府采購活動由多個環節組成,包括擬訂和公布招標文件,招標評標或者談判、詢價、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根據中標、成交結果審核、簽訂采購合同,對供應商履約的驗收等,在一項采購活動的全過程中,在什么環節由哪些人員參加,這些人員有哪些職責權限,集中采購機構都應當作出明確的規定。尤其重要的是,經辦采購的人員與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人員必須相互分離,經辦采購的人員不能負責采購合同的審核和驗收,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的人員不能經辦采購。
4.集中采購機構應該按照管理環節和流程設置內部機構,以體現相互制約關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管理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慶加強指導和規范。
建立健全內容監督管理制度不僅是集中采購機構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集中采購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的指導和規范。
2.要形成規范的工作程序。
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工作責任和任務,形成規范的工作程序。在內部組織機構設置上,要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原則。
3.人員可以互相輪換。
集中采購機構經辦采購的人員與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人員應當相互分離,并不是指所有人員的崗位始終是一成不變的,經辦采購的人員與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人員可以互相輪換。
4要注意對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建立定期內部輪崗制度。
集中采購機構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以及培訓與考核
本法第六十二條對集中采購機構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以及培訓與考核問題作出了規定,即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人員應當具有相關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符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專業崗位任職要求。集中采購機構對其工作人員應當加強教育和培訓;對采購人員的專業水平、工作實績和職業道德狀況定期進行考核。采購人員經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任職。
立法目的
明確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人員專業崗位任職要求以及集中采購機構對其采購人員的培訓與考核,真正提高集中采購水平。
政府采購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專業水平要求高的工作,涉及經濟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知識,要求采購人員不僅要熟悉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還應當掌握招標投標、合同管理、商品性能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集中采購機構作為由政府批準設立的法定采購代理機構,在為采購人承辦代理采購事項中負有極其重要的職責,對集中采購的采購人員理當要有更高的要,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人員都應當成為政府采購方面的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采購工作的需要,確保采購活動高效率、高質量開展。但是,真正熟悉法律、政策、業務的采購人員還比較缺乏,而采購任務又日益繁重。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抓好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這是集中采購機構的一項長期而迫切的任務。除了加強對采購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以外,還必須嚴格對采購人員進行考核,確保采購隊伍始終保持蓬勃生機。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以及培訓與考核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人員應當具有相關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符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專業崗位任職要求。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對集中采購機構的各個崗位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按照采購活動的不同環節合理確定專業崗位,具體規定每個專業崗位的任職要求。集中采購機構在配備采購人員時,必須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專業崗位任職要求進行,不可以將不符合專業崗位任職要求的人員安排在采購崗位上。
2.集中采購機構對其工作人員應當加強教育和培訓。
由于政府采購工作對采購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高要求,集中采購機構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尤其重要。為了促使集中采購機構高度重視采購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采購專業隊伍并保持相對穩定,本法作出了集中采購機構對其工作人員應當加強教育和培訓的規定,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嚴格遵照執行,并采取有效措施貫徹落實。
3.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對采購人員的專業水平、工作實績和職業道德狀況定期進行考核。
建立和保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采購隊伍,是集中采購機構履行法定采購職責的基礎。為了始終保持有一支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采購隊伍,集中采購機構在加強教育和培訓的同時,必須采取措施對采購人員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為此,本法規定,集中采購機構對采購人員的專業水平、工作實績和職業首選狀況應當定期進行考核。采購人員經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任職。
執行中慶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集中采購機構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以及培訓與考核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人員的專業崗位要求,應當提出明確、具體的規范,并督促集中采購機構嚴格執行。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制定集中采購機構工作人員教育和培訓的相應管理辦法,并監督集中采購機構加強對采購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3.集中采購機構對采購人員的考核,應當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考核管理辦法。
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公開
本法第六十三條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公開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應當公開。采用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的,采購人在采購活動完成后,應當將采購結果予以公布。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采購結果應當公開,也是體現公開原則要求的措施之一。
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的基本原則,也是防止腐敗行為、保障政府采購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根據本法的規定,除涉及商業秘密的以外,政府采購的所有信息,都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在這些需要公開的信息中,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以及采購結果的公開尤其重要,因此,本法著重對此作了專門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公開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應當公開。
所謂采購標準,是指采購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國際或者國內公認的標準以及采購人實際需要確定的采購對象規格、性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采購標準是供應商衡量其參加采購活動能力、風險與利益,確定是否參加以及如何參加政府采購的重要依據,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監督部門對采購活動實施監督的主要內容,也是采購人保證采購質量、完成采購任務的基礎。因此,采購人應當準確地確定采購標準并按照規定予以公開。
2.采用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的,采購人在采購活動完成后,應當將采購結果予以公 布。
采購結果的公布與采購標準的公開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根據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可以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以及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凡是采用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的,其采購結果都應當由采購人予以公布。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公開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非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過程中,采購人依法只需要與部分供應商發生聯系,并向這部分供應商公開信息,也可以將政府采購項目的有關信息向全社會公布??傊?,采購人在整個采購活動完成后,應當按照本法的規定,將采購結果予以公布。
采購人選擇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法定要求
本法第六十四條對采購人選擇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法定要求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必須按照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進行采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本法規定,要求采購人或者采購工作人員向其指定的供應商進行采購。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必須按照法定方式和程序采購,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預和要求采購人指定供應商。
按照法律規定的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進行采購,是對采購人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保證,是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供應商合法權益的需要。因此,本法規定,采購人必須按照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進行采購。采購人按照法律規定的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進行采購,也是排除政府采購活動中非法干擾的有效途徑。由于實踐中非法干擾政府采購活動正常進行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必須在法律中明確予以禁止。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選擇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法定要求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必須按照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進行采購。
根據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可以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以及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并且明確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應當公開招標的項目,因特殊情況需要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的,應當在采購活動開始前獲得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采購人在確定采購方式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規定,不能采用法律規定之外的任何采購方式;依法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不得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風是采用法律規定之外的采購方式采購,或者應當公開招標采購但未經批準擅自采用公開招標方式以外的其他采購方式的,中標、成交結果都是無效的,采購人及其有關責任人員應當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2.采購人必須按照本法規定的采購程序進行采購。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程序合法非常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采購,從總體上說,有利于提高采購效率,保證采購項目的質量。但在某些情況下,對采購人來說,可能比較繁瑣,采購人往往會采取一些不適當的方法,減少采購程序的某些環節,甚至可能不遵循規定的程序。不按照規定程序辦理采購事務,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不僅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公平性,而且不利于政府采購立法宗旨的全面實現,無論其出發點或者某項采購的結果如何,都是應當被嚴格禁止的。本法規定了各種采購方式下的采購基本程序,如招標采購適用招標投標法規定的程序,競爭性談判采購必須遵守成立談判小組、制定談判文件、確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名單、談判、確定成交供應商等程序性規定,詢價采購必須遵守成立詢價小組、確定被詢價的供應商名單、詢價、確定成交供應商等程序性規定,等等;還規定了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以及對供應商履約進行驗收的程序。所有這些規定,采購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都必須嚴格遵守,不得違反。如果因為違反法定程序進行采購而對中標、成交結果產生嚴重影響的,其中標、成交結果應當視作無效,由此給供應商造成損害的,采購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采購人及其有關責任人員也應當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3.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本法規定,要求采購人或者采購工作人員向其指定的供應商進行采購。
對于供應商而言,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可能會采取各種非常手段,謀取中標或成交資格。與此同時,現實生活中往往又存在著一些擁有權勢且想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前段時間和個人。這些單位和個人一旦與有不良企圖的供應商相互勾結,就會利用職權非法干預政府采購活動,要求采購人或者采購工作人員向其指定的供慶商進行采購。為了杜絕這類腐敗現象,保證政府采購活動的健康進行,本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本法規定,要求采購人或者采購工作人員向其指定的供應商進行采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選擇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法定要求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單位和個人要求采購人向其指定的供應商進行采購的,采購人應當及時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反映,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處理。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活動的檢查
本法第六十五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活動進行檢查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材料。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以及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接受檢查。
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督檢查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明確賦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的檢查權,有利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正確、充分地使用法定的檢查權,對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所有當事人依法進行檢查。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政府采購當事人可能不會很自覺地接受檢查,甚至拒絕檢查。因此,必須對政府采購當事人接受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問題提出嚴格的要求。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活動進行檢查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
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承擔的法定職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要使其監督職責得以切實、有效地履行,就必須對每個政府采購項目的具體采購活動進行檢查,否則,其監督職能根本無法實現。根據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任何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在實施檢查過程中,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向參與該項目采購活動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等所有當事人了解情況,聽取意見,核查問題,并可以要求當事人提供有關材料。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時,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材料。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進行檢查的主要對象,是政府采購當事人開展或者參加采購活動的情況,這些情況通常通過采購活動記錄、采購預算、招標文件、投標文件、評標標準、評估報告、定標文件、合同文本、驗收證明、質疑答復以及其他有關文件、資料反映出來。政府采購當事人所提供的情況和資料是否真實、準確,直接影響到檢查的結果,影響到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供應商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采購當事人在接受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時,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材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檢查的有效進行,任何拒絕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在接受檢查中隱瞞真實情況及材料的行為,都是違法的,都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項目采購活動進行檢查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檢查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應當依法進行,檢查人員一般不應少于兩人。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
本法第六十六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事項進行考核,并定期如實公布考核結果。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考核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事項并公布考核結果。
集中采購機構是根據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設立的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不得自行采購,更不得委托其他采購代理機構采購。集中采購機構在代理過程中,處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擁有比較大的權力,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要求自然也就十分嚴格。根據本法的規定,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應當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采購效率更高、采購質量優良和服務良好的要求。要使集中采購機構真正符合上述要求,防止集中采購機構產生腐敗,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對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本法的規定,就是針對上述情況作出的。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考核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事項全面進行考核。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不能局限于個別事項,必須對其各個方面實行綜合考核,考核的事項主要應當包括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有關事項進行考核,應當定期如實公布考核結果。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督促集中采購機構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不斷提高采購質量和采購水平,防止腐敗行為,考核結果的公開化是實現考核目的的根本要求。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有關事項進行考核后,必須定期如實公布考核結果。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考核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就考核集中采購機構有關事項的問題,制定具體的考核辦法,并嚴格執行。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
本法第六十七條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問題作出了規定,即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其職責分工,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
立法目的
明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在監督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職責。
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也同樣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這既是政府有關部門的權力,同時也是政府有關部門的義務,各有關部門尖當嚴格依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工作。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定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問題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
這種監督活動是專業性的,與財政部門的綜合性監督有所區別。如對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并實行招標方式采購的工程項目采購活動的監督。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于1999年8月30日通過了招標投標法,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規范。其中規定,有關行政監督部門依法對招標投標活動實施監督,依法查處招標投標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對招標投標活動的行政監督及有關部門的具體職權劃分,由國務院規定。為了較好地使本法與招標投標法相銜接,本法規定,政府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根據上述規定,對政府采購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應當依照招標投標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由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分別進行監督。
2.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招投標的監督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進行。
根據招標投標法的規定,2000年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擬訂并經國務院同意的《關于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的意見》。這個《意見》中明確規定,工業(含內貿)、水利、交通、鐵道、民航、信息產業等行業和產業項目的招投標活動的監督,分別由經貿、水利、交通、鐵道、民航、信息產業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項目和市政工程項目的招投標活動的監督,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政府采購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應當按照上述規定原則,由政府有關部門分別負責。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其職責分工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并不排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多頭監督、重復監督。
審計機關的監督
本法第六十八條對審計機關的監督問題作出了規定,即審計機關應當對政府采購進行審計監督。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政府采購各當事人有關政府采購活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
立法目的
明確審計機關對政府采購進行審計監督的職責。
審計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對本級各部門和下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專門機關。審計法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都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監督。而本法規定的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因此,這種財政性資金支出活動及其相關活動的情況,自然應當接受審計監督。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審計機關監督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審計機關應當主動加強對政府采購的審計監督。
加強對政府采購的審計監督,是法律賦予審計機關的職責,同時也是審計機關應當履行的義務。審計機關必須依法履行職責,可以對整修政府采購活動進行審計監督,也可以對政府采購項目實行專項審計。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政府采購各當事人的有關政府采購活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
依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機關在履行審計職責的過程中,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有關證明材料。對于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支持、協助,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因此,審計機關對政府采購實施審計監督時,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以及供應商等,都必須依法接受監督,不得拒絕和阻礙,否則將會被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審計機關監督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審計機關對政府采購進行審計監督應當是全方位的監督,除了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采購人、集中采購機構進行審計監督外,還可以對其他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實施審計監督。
監察機關的監督
本法第六十九條對監察機關的監督問題作出了規定,即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立法目的
明確監察機關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人員實施監察的職責。
監察機關是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專門行使監察職能的機關,依法履行對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的職責。依據行政監察法的規定,監察部負責對國務院各部門及其國家公務員、國務院及國務院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領導人員實施監察??h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監察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及其國家公務員、本級人民政府及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以及下一級人民政府及其領導人員實施監察??h級人民政府監察機關還對本轄區所屬的鄉級人民政府的國家公務員以及鄉級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根據上述規定,監察機關可以依法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監察機關監督問題的規定,含義比較明確,即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有關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對于防止和懲治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腐敗行為,促進廉政建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義。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不允許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但是,由于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仍然處在轉軌時期,各種法律、法規尚不十分完善和配套,尤其在政府采購領域,權力相對集中,采購金額巨大,僅與利的誘惑性很強,少數公職人員經不起考驗,出現了行賄受賄、弄權瀆職、以權謀私等現象。從近年來各地的政府采購實踐看,這種現象并非個別存在。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對有關公職人員的行政監察,促進政府采購工作健康發展。近年來不少地方針對政府采購活動中存在腐敗行為,十分注意發揮監察機關的職能,邀請監察機關派工作人員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效果非常明顯。本法的規定,就是在充分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各級監察機關應當認真落實本法的規定,切實加強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監察,保障政府采購活動的廉潔和高效。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監察機關監督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監察機關對政府采購實施監察的范圍,僅限于對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國家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不包括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其他人員。
政府采購活動的社會監督
本法第七十條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社會監督問題作出了規定,即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權控告和檢舉,有關部門、機關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及時處理。
立法目的
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擁有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實行監督的權利。
保證政府采購依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規范運行,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科學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在這個監督機制中,應當包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外部監督,包括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內部監督,包括供應商的監督,還應當包括全社會任何單位和個人的社會監督。由于社會監督的主體和對象都具有很強的廣泛性,而且不受暗、地點和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應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以保證本法的有效實施,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谏鲜鲈?,本法就社會監督問題專門作出了明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活動社會監督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權控告和檢舉。
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控告和檢舉,是任何單位和個人的法定權利,各級國家機關、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各種組織和公民個人都可以依法行使這一權利??馗婧蜋z舉的對象,包括政府采購當事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任何違法行為。
2.對于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的控告和檢舉,有關部門、機關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及時處理。
在處理控告和檢舉事項時,有關部門、機關應當依法進行調查、核實,及時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控告人和檢舉人。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活動社會監督問題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有關部門、機關收到控告和檢舉后,對不屬于本部門、本機關管轄的事項,應當及時轉送有管轄權的部門和機關負責處理。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般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一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般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處分,并予通報:(一)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的;(二)擅自提高采購標準的;(三)委托不具備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辦理采購事務的;(四)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的;(五)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投標人進行協商談判的;(六)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不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的;(七)拒絕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的。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一般違法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是政府采購活動的直接參加者,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處在關鍵位置,對政府采購活動的依法進行起著重大作用,應當嚴格執行法律規定。由于現實生活中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從事政府采購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的現象不同程序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對這些違法行為,應當規定嚴格的懲處措施,以保證政府采購的規范運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供應商的合法權益。本法第八章首先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分條作出了規定。由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分條作出了規定。由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情節輕重不同,所產生的后果有所區別,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相應就要有所區別。本法第七十一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一般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般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一般違法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span>1)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根據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原則上以公開招標采購為主,特殊情況可以經批準采取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以及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采購方式,所以,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采購人應當采用公開招標但因特殊情況而需要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其他采購方式采購貨物或者服務的,應當在采購活動開始前獲得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購項目未經批準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屬于違法行為。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采購中不采用規定方式或者擅自改變采購方式,同樣是違法的。
?。?/span>2)擅自提高采購標準。采購標準一經確定和公開,即成為采購人和供應商的共同依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得擅自變更,否則,屬于違法行為。
?。?/span>3)委托不具備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辦理采購事務。根據本法的規定,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采購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可以自行采購,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或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采購代理機構,在委托的范圍內辦理政府采購事宜。采購人不按照法律規定委托集中采購機構或者委托沒有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辦理采購事務,都是不允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span>4)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公平對待所有供應商是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法定義務,采取任何方式偏袒某些供應商,而對其他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屬于法律禁止的行為。
?。?/span>5)在公開招標采購過程中與投標人進行協商談判。這一行為直接影響到采購活動和采購結果的客觀、公正,應當予以禁止。
?。?/span>6)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不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政府采購合同是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約定相互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憑證,是保證中標、成交結果得以有效執行的基礎。按照本法的規定,采購人與中標、成交供應商應當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如果采購人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的規定日期內,不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對中標、成交供應商的合法權益是一個極大的損害,應當被法律所禁止。
?。?/span>7)拒絕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按照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政府采購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有權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必須依法接受監督檢查。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如果拒絕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則屬于違法行為,應當追究法律責任。
2.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一般違法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下列形式的法律責任。
?。?/span>1)責令限期改正。責令限期改正是對違法行為采取的一種補救性行政措施,要求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停止違法行為,并予以糾正。本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是指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于有上述違法行為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要求其對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恢復采購標準,委托具備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的辦理采購事務,取消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的不合理條件,停止與投標人進行協商談判,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接受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等。
?。?/span>2)警告。警告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的申誡性質的行政處罰,處罰的力度相對較輕。本條規定的警告,屬于行政處罰,它與行政處分中的警告雖然名稱相同,但是性質完全不同。
?。?/span>3)罰款。罰款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的財產性質的行政處罰。
?。?/span>4)處分。本條規定的處分是指行政處分,包括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處分,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或者開除的處理決定,并要給予通報。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般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本法雖然規定了對有一般違法行為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處以罰款,但沒有規定罰款的具體數額或者幅度,需要由國務院作出具體規定。有關部門在處以罰款時,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執行,不得隨意罰款。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嚴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二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嚴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二)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三)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的;(四)開標前泄露標底的。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嚴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以及在開標前泄露標底,都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其至會構成犯罪。對上述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也應當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為此,本法第七十二條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上述違法行為歸并在一起,并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嚴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嚴重違法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span>1)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供應商惡意串通,或者采購人及其工作人員與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
?。?/span>2)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span>3)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
?。?/span>4)開標前泄露標底。
2.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供應商惡意串通,或者采購人及其工作人員與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以及在開標前泄露標底,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雖有上述嚴重違法行為,但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下列形式的法律責任。
?。?/span>1)處以罰款。
?。?/span>2)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的財產性質的行政處罰。沒收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所得,使其在經濟上得不到任何好處,增強了制止違法行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本法規定的嚴重違法行為中,除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以外,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供應商惡意串通,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開標前泄露標底,都是與獲得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這些經濟利益一旦實現,就構成了違法所得。根據本條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實施了上述違法行為,除了依法處以罰款以外,對有違法所得的,應當同時沒收其違法所得。
?。?/span>3)對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嚴重違法行為所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能擅自以罰代刑。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嚴重違法行為之一且構成犯罪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定的程序,將案件以及相關材料,全部移送有關管轄權的司法機關,由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能擅自以罰代刑。
2.不得隨意罰款。
本法雖然規定了對有嚴重違法行為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處以罰款,但沒有規定罰款的具體數額或者幅度,需要由國務院作出具體規定。有關部門在處以罰款時,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執行,不得隨意罰款。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理辦法
本法第七十三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理辦法作出了規定,即有前兩條違法行為之一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一)未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終止采購活動;(二)中標、成交供應商已經確定但采購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從合格的中標、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三)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的,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理辦法。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發生的違法行為,都有可能對中標、成交結果直接或者間接地產生影響。但是,由于政府采購活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上述違法行為,有的可能立即被發現,有的可能沒有被及時發現,因此,要消除這些違法行為對中標、成交結果的影響,就需要根據采購進程的不同環節,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本法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理辦法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但未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終止采購活動。
這是在中標、成交結果形成之前采取的一種比較簡便的處理辦法。在未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之前,一旦發現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上述違法行為,而且有事實證明這種違法行為已經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會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應當由有關監督部門責令終止采購活動。
2.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中標、成交供應商已經確定但采購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從合格的中標、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
這是在中標、成交結果已經形成,政府采購合同已經簽訂但尚未履行時采取的一種處理辦法。這種辦法比較復雜,它要求撤銷已經簽訂的政府采購合同,取消原有中標、成交供應商的中標、成交資格。同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從合格的中標、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并與其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3.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但是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的,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在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的情況下,重新選擇中標、成交供應商已不可能,賠償損失成為一種可行的辦法。根據本法的規定,由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而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責任人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理辦法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只有在違法行為確實對中標、成交結果產生影響,或者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違法行為對中標、成交結果可能產生影響時,才能按照本法的規定,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2.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對中標、成交結果構成影響的,其采購活動將被終止,并重新依法組織采購活動。
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四條對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預算向其支付資金,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依法給予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法的規定,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屬于通用的政府采購項目的,應當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屬于本部門、本系統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應當實行部門集中采購;屬于本單位有特殊要求的項目,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自行采購。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如果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屬于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集中采購目錄是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確定并公布的集中采購項目范圍,是提高采購效益、確保采購質量的重要基礎。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除個別確有特殊要求的項目,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自行采購以外,采購人都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對于采購人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的行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改正。
2.停止按預算支付資金。
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經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預算向其支付資金。這是對采購人較為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也是督促采購人糾正違法行為的有效辦法。
3.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
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經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依法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停止按預算向有違法行為的采購人支付的資金,既可以是納入采購人政府采購預算實行集中采購的項目資金(含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也可是采購人自行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所需資金。
2.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經下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提出書面建議,依法給予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應當及時予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
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五條對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應當公開。采用本法規定的采購方式的,采購人在采購活動完成后,應當將采購結果予以公布。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屬于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責令改正。
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是采購人的法定義務,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發現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應當責令改正,采購人應當立即改正,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公布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
2.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關鍵在于采購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因此,本法只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結果的,應當建議該采購人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監察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不能自行給予處分。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六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采購文件是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從事采購活動的書面憑證,包括采購活動記錄、采購預算、招標文件、投標文件、評標標準、評估報告、定標文件、合同文本、驗收證明、質疑答復、投訴處理決定及其他有關文件、資料。保證采購文件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對于采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本法的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政府采購項目每項采購活動的采購文件應當妥善保存,不得偽造、變造、隱匿或者銷毀。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為從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上述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當依法給予處分。
3.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只能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其處以罰款。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只能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其處以罰款,其他部門、機關在監督檢查中如果發現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上述違法行為,可以依法予以制止,但是不能對其處以罰款。
2.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應由有關行政主管機關或者有關監察機關作出。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應當由有關行政主管機關或者有關監察機關作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時,只能向有關行政主管機構或者有關監察機關提出處分建議,而不能自行給予處分。
供應商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七條對供應商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采購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有違法所行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構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的;(二)采取不正
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的;(三)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四)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的;(五)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的;(六)拒絕有關部門監督檢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供應商有前款第(一)至(五)項情形之一的,中標、成交無效。
立法目的
明確供應商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供應商是政府采購活動的重要參加者,其最終目的是希望中標、成交,獲得經濟利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參加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活動中,有的供應商就可能采取各種非正當的方式和手段,甚至會出現犯罪行為。因此,必須對供應商的違法行為給予應有的懲處。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供應商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供應商的違法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span>1)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提供虛假材料是供應商謀取中標、成交最常用也是最簡便的一種手段,在實踐中經常發生。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的范圍廣泛、方式多樣,比如,以他人名義參加采購,偽造有關資質證明文件,隱瞞在經營活動中重大違法記錄,虛報產品質量等等。
?。?/span>2)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在實力、條件不足以與他人進行公平競爭情況下,有的供應商可能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為了自己謀得更大的中標、成交機會。這種現象在實踐中為數不少。
?。?/span>3)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供應商之間采取私下協議等方式相互惡意串通,或者供應商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進行惡意串通,都是嚴重違反政府采購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也是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供應商合法權益的極大損害,屬于十分惡劣的違法行為。
?。?/span>4)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
?。?/span>5)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
?。?/span>6)拒絕有關部門監督檢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2.供應商有違法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下列形式的法律責任。
?。?/span>1)罰款。供應商有本條規定違法行為之一的,可對其處以采購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span>2)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供應商違反本條規定,要被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供應商被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不僅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而且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名聲,對企業今后的經營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span>3)沒收違法所得。供應商實施本條違法行為并有違法所得的,除對其作出以上處罰外,還要沒收其違法所得。
?。?/span>4)吊銷營業執照。供應商違反本條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span>5)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供應商違反本條規定,構成犯罪的,應當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或者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如果取得了中標、成交資格,則中標,成交無效。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供應商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于列入不良行為記錄的供應商名單,應當予以公布,并對其在規定年限內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情況實施監督。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在實施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供應商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應當建議有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但不能自行吊銷。
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八條對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以罰款,可以依法取消其進行相關業務的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法的規定,采購代理機構,包括集中采購機構和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資格的其他采購代理機構,可以根據采購人的委托,在委托的范圍內辦理政府采購事宜。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必須遵守本法關于采購代理機構的規定,同時還要遵守相關法律規定,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采購代理夢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以罰款,可以依法取消其進行相關業務的資格。
本法所稱的采購代理機構包括政府設立的集中采購機構和依法設立、從事招標代理業務并提供相關服務的招標代理中介機構。根據招標投標法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從事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質,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從事進口機電設備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質,由國家外經貿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從事技術改造項目設備等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質,由國家經貿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其他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的資質,按照現行職責分工,分別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認定。招標代理機構違反法律規定,泄露應當保密的與招標投活動有關的情況和資料的,或者與招標人、投標人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單位罰款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直至取消招標代理資格。招標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應當按照上述規定處以罰款,并由有關資質認定部門依法取消其進行相關業務的資質。
2.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集中采購機構是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非營利事業法人,雖然屬于采購代理機構,但是與其他采購代理機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代理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業務資格不宜取消。
2.對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采購代理機構,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以罰款。
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七十九條對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當事人有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七條違法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并應依照有關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法的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購,擅自提高采購標準,委托不具備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輸采購事務,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投標人進行協商談判,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后在規定日期內不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開標前泄露標底,從而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成交結果的,要終止采購活動,撤銷合同,從合格的中標、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中標、成交無效。無論是哪種違法行為,只要使采購活動終止,采購合同撤銷,或者使中標、成交被確認無效,都有可能給他人造成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有責任的一方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含義比較明確、即政府采購當事人有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七條違法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并應依照有關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政府采購活動雖然是公共行為,但是,在采購活動中,采購人不是以公共部門的身份而是作為民事主體出現的,它與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一樣,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因此,無論是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還是供應商,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有違法行為造成他人損失,都同樣需要依照有關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當事人包括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供應商,他們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有違法行為,不僅需要接受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等有關機關的處罰,而且應當就其給其他當事人造成的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八十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督檢查,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義務,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履行監督檢查義務,在實施監督檢查中,不得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否則,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實施監督檢查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本法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給予什么樣的行政處分,并未明確,實際操作中,關鍵在于看其行為情節的輕重。情節比較輕微,未造成后果的,可以從輕給予行政處分,如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情節比較嚴重,尤其是對有主觀故意、降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八十一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的投訴逾期未作處理的,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立法目的
明確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建立投訴制度,是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發揮供應商監督作用,確保采購活動健康進行的重大措施。提出投訴是供應商的法定權利,接受投訴并依法處理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法定義務。按照本法的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后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的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含義比較明確,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的投訴逾期未作處理的,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這里所稱的逾期未作處理,是指在收到投訴后三十個工作日后,仍未對投訴作出處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逾期未作處理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給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的規定,可以由接受投訴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作出,也可以由有關監察機關作出。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在業績考核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八十二條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在業績考核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業績的考核,有虛假陳述,隱瞞真實情況的,或者不作定期考核和公布考核結果的,應當及時糾正,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督機關對其負責人進行通報,并對直接負責的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集中采購機構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考核中,虛報業績,隱瞞真實情況的,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并予以通報;情節嚴重的,取消其代理采購的資格。
立法目的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在業績考核中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本法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事項進行考核,并定期如實公布考核結果。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基于經濟利益、私人感情、人員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業績的考核工作中,有時可能會存在虛假成分或者隱瞞一些真實情況,有時也可能不作定期考核,或者即使進行了考核,也可能不公布考核結果。這些情況的發生,直接影響到對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力度,不能有效地遏制集中采購機構可能滋生的腐敗行為。同時,集中采購機構認真接受考核,如實報告業績,如果集中采購機構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考核中,虛假業績,隱瞞真實情況,也會使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考核效果大大減弱。因此,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必須依法認真對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集中采購機構必須依法接受考核,否則,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在業績考核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業績的考核,有虛假陳述,隱瞞真實情況的,或者不作定期考核和公布考核結果的,應當及時糾正,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其負責人進行通報,并對直接負責的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集中采購機構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考核中,虛報業績,隱瞞真實情況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其給予以下處罰。
?。?/span>1)罰款。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在接受考核中有違法行為的,可以對其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span>2)通報。通報是警告類行政處罰的一種,是指將違法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及處理結果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以對當事人及其他相關單位產生警示作用。根據本條的規定,對集中采購機構在接受考核中的違法行為及處理結果,有關部門必須予以通報。
?。?/span>3)取消其代理采購的資格。集中采購機構違反本條規定,在考核中虛報業績,隱瞞真實情況,情節嚴重的,應當取消其代理采購的資格。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在業績考核中違法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集中采購機構是由有關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擅自取消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的資格。
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八十三條對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即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該單位、個人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單位責任人或者個人處分。
立法目的
明確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建立一種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保障供應商在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中自由參加政府采購活動,促進政府采購項目的價格趨于合理,保證政府采購項目質量,防止腐敗,是本法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只有在沒有任何人為因素干擾的情況下,政府采購市場才能完全開放,本法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但是,從近年來的政府采購實踐看,有些單位和個人出于部門利益、行業利益以及個人利益的考慮,制造多種借口,利用各種方式,設置種種障礙,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嚴重違背了政府采購應當遵循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對這種行為,應當堅決制止并予以嚴懲。為此,本法規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關于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所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2.任何單位和個人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經責令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該單位、個人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對前段時間責任人或者個人給予處分。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執行本法關于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有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行為的,應當依法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改正,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對拒不改正的,應當建議該單位、個人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處分,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告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
關于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政府采購的問題
本法第八十四條對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了規定,即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貸款方、資金提供方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對采購的具體條件另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其規定,但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立法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通過借用外債等多種形式,吸收國外資金,支持國內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目前,比較常見的外債借用形式主要有:一是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包括世界銀行貸款、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組織貸款、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等;二是外國政府及其政府機構貸款,外國政府貸款有比利時、日本、英國、瑞士、加拿大、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貸款,外國政府機構貸款主要有日本海外經濟協力基金貸款和日本能源輸出入銀行貸款等。從1986年開始,我國政府統借國外貸款全部納入了財政預算管理,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屬于財政性資金。因此,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應當按照本法的規定執行。
但是,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的使用和管理,都有一套比較完整和嚴格的規定,如世界銀行制定的《貸款采購指南》,亞洲開發銀行制定的《貸款采購準則》等,國內有關管理部門也根據貸款方面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相繼制定了一些管理性的實施規定,如《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國內競爭性招標采購指南》、《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機電設備招標采購審查辦法》等。上述規定對貸款的使用列出了一些比較特殊的限制條件,比如,世界銀行《貸款采購指南》規定,世界銀行的貸款資金只能用于支付由世界銀行成員國國民提供的以及在世界銀行成員國生產或由世界銀行成員國提供的貨物或工程的費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采購準則》規定,亞洲開發銀行普通資金貸款的支付,只限于亞行成員國生產的貨物或者提供的服務等。這些限制條例和要求,雖然與我國的有關法律規定不盡一致,但是貸款使用單位在使用上述貸款時必須執行。因此,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規定與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產生了一定的差異甚至矛盾。為了解決因兩者之間差異或矛盾而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對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規定。對此,本法規定,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貸款方、資金提供方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對采購的具體條件另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其規定。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含義:
1.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除了貸款方、資金提供方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對采購規定有具體條件的以外,可以按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2.在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采購時,應以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前提或基礎。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進行的政府采購,貸款方、資金提供方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對采購的具體條件另有規定的,雖然或以適用其規定,但在接受和適用貸款方、資金提供方的具體條件時,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要符合政府采購法有關規定精神。
關于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等因素所實施的采購問題
本法第八十五條對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了規定,即對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不適用本法。
立法目的
按照本法的規定,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都適用本法,都要嚴格執行本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但是,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時,比如發生地震、水災、火災、戰爭等,如果仍然按照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采購,就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同時,在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安全和秘密的情況下,不宜按照本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公開采購。因此,有必要對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等特殊情況作出不適用本法的例外規定。對此,本法規定,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不適用本法。
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的含義主要是:對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不適用本法,也就是說,不屬于上述情況的采購仍要按本法規定執行。
執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因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采購,與因發生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不能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所實施的單一來源采購,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的實施基礎是發生了不能預見、不能逆轉也無法克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采購人在采購時不按照本法的規定執行;后者的實施基礎是發生了不可預見但還未達到不能逆轉也無法克服的緊急情況,采購人在采購時與供應商應當遵循本法規定的原則,在保證采購項目質量和雙方商定合理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采購。
關于軍事采購問題
本法第八十六條對軍事采購法規的制定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即軍事采購法規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另行制定。
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和一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規定,一般是把軍事采購中涉及民品或者保密程序不高的采購項目納入政府采購范圍。但是,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各級軍事機關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軍事裝備和軍用物資,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和機密,其采購過程不可完全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不可能完全按照本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采購。因此,本法未將軍事采購納入其調整范圍,而規定軍事采購法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另行制定。
雖然軍事采購不執行本法的規定,但是軍事機關采購軍事貨物、工程和服務,同樣需要實行規范的政府采購制度。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中央軍委于2001年11月向全軍和武警部隊批轉了總后勤部制定的《深化軍隊物資、工程、服務采購改革總體方案》,將軍事采購制度改革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逐步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軍事采購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法實施具體步驟和辦法的制定
本法第八十七條對本法實施具體步驟和辦法的制定問題作出了規定,即本法實施的具體步驟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政府采購作為國家管理公共支出、調節經濟運行、維護本國利益的基本制度,在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已有了200多年的歷史,但在我國卻只是處于初創階段。自1996年上海、深圳等地率先開展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試點以來,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試點工作不斷推進,并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抑制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腐敗行為、促進企業公平競爭等方面取得明顯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試點中存在的問題還不少,尤其突出的是沒有一部統一規范的政府采購法律,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的有效運行和迅速發展。本法的制定和頒布,適應了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為保障和促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在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尚處在不斷推進的階段,許多問題仍然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本法的實施也需要有計劃、分階段地逐步進行。同時,作為政府采購的基本法律,本法的規定一般比較原則,在實施中需要制定相應的具體辦法,比如,集中采購目錄和政府采購限額標準,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界定標準,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貨物或者服務的具體數額標準,等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因此,對于本法的實施,必須制定相應的具體步驟和辦法。對此,本法規定,本法實施的具體步驟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作為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財政部正在積極進行研究,爭取盡快擬訂本法實施的具體步驟和辦法的草案,上報國務院。
本法的施行日期
本法第八十八條對本法的施行日期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本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僅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在其開始施行時,法律才能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因此,每部法律都相應規定了該法的施行日期,即法律的生效日期。法律生效日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頒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種是頒布后并不立即生效,而是在頒布后的一個明確的日期開始生效,后一種方式最為普遍,有利于法律頒布后得到認真學習、宣傳和普及。本法按照第二種方式,并根據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的需要,規定了本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